课堂之外:报刊媒介与近代学生的关联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报刊媒介 + 近代学生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近代以来,与新式教育的兴起相因应,作为社会文化变迁风向标的新式报刊媒介,在向读书人传播各种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将包含政治、种族、阶级、世界格局等意识的思想启蒙元素注入他们的头脑,由此促成其现代特质的建构与新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认同的形塑。作为未来知识阶层中坚构成的读书人次群类——青年学生,在其中所经历的冲击与呈现出的面貌,或能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近代以来读书人与新式报刊之间紧密微妙的关联互动。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 in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modern education, as the van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the new-style newspaper media, while spreading knowledge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o readers, has also changed their way of thinking, which will include politics, race, and class. The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elements of consciousness such as the world pattern are injected into their mind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moder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self-consciousness and value identity. As the backbone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 in the future, the young students, as the subgroup of readers, may be able to reveal the close and sub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the moder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from another angl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09&ZD070)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时代思潮的地方回应:四川地区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SC13C037) 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国时期的报刊传媒与学生群体之关联互动”(ZYGX2012J131)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自毅;辛亥前十年的学堂、学生与学潮[J];史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妮;熊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成长道路的分析——以湘、川籍群体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张丰清,金钊;论青年毛泽东的人学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5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张静;;论清代蒙学教育目的的双重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齐卫平;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与中国先进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勇;;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谢昌余;;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学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姚蓝,邓群;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念的创建和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A];铁流19(上)——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3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亚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海芳;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学历结构与成长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9 颜为之;毛泽东政论文语言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代勇贤;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笛;清末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J];史学月刊;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训芳;20世纪上半叶大众思想启蒙与社会制度取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丁国强;;启蒙的反思与继续——近年来关于思想启蒙的图书扫描[J];青岛文学;2008年04期
3 李世森;;刍议现代思想启蒙中身体存在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4 张乃禹;汤哲声;;论梁启超对近代韩国思想启蒙及其小说革命的影响[J];晋阳学刊;2012年03期
5 丁国强;;启蒙死了 启蒙万岁——近年来关于思想启蒙的图书扫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3期
6 于逢春,于慧兰;论清末知识分子思想启蒙的历史功绩及爱国情怀[J];长春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7 陈蕾;传承与超越——论传统思想在朱自清思想中的地位及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洪峻峰;;从思想启蒙到文化复兴——20年来“五四”阐释的宏观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鲁先圣;;任何一个民族都看重思想的巨人[J];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2012年11期
10 侯宪祥;;20世纪初梁启超启蒙思想的转变:从政治启蒙到思想启蒙[J];新学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王文强;;瞿秋白、毛泽东文化思想比较[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3 贾玉树;;中西方科学普及的差异及其本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冯筠;;铁岭是周恩来革命思想启蒙之地[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亮;思想的尖叫[N];文学报;2010年
2 南帆;文学不能回避思想[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潘圳;思想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丁国强;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启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贺绍俊;新农村 新形象[N];人民日报;2009年
6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 俞可;卢梭思想启蒙中国留洋学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侯且岸;思想启蒙训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N];学习时报;2004年
8 丁国强;思想先知的从容与幸福[N];学习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褚国飞;在继承与超越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升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沈光明;近代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兰;书生意气下的思想启蒙[D];兰州大学;2007年
2 叶宗宝;论《新青年》角色转换对新文化阵营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3 秦川;梁启超保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黄惊涛;臻于“悲剧”的生命与思想境界[D];湘潭大学;2003年
5 施学敏;1919年恽代英政治思想转变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6 余金成;孙中山监察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熊全慧;新民与新国[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军;《汇报》思想研究:1898-1907[D];苏州大学;2005年
9 富冬梅;林语堂文学思想的当下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0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