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5~12岁儿童人际关系差序性对道德公正与道德关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7 09:26

  本文选题:人际关系差序 + 道德公正 ; 参考:《学前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包括早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其他社会关系。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儿童在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会表现出特定的差等序列。这种差序性表现会影响儿童道德公正和道德关怀取向的决策判断。本研究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团体法,发现儿童人际关系呈现出以血缘为核心、关系亲疏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的特点,其道德公正和关怀的决策判断亦呈现出相应的差等序列。可见,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我国当代儿童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互动中还是个体道德判断决策中仍然留有"差序"思想的烙印。
[Abstrac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cluding the ear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eer relationship and other social relation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formed by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shows a specific sequence of difference. This kind of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will influence children's moral justice and moral care orientation of decision-making judgmen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focus group,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hildre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relation as the core, close and distant relationship arranged in order. Its moral justice and care decision-making judgment also presents the corresponding bad sequence. It can be seen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thought, the contemporary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still have the brand of "difference order" in both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individual moral judgmen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2013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3B2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4BSH083)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倩,杨雪云;礼治、法治到礼法合一:一项法律社会学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阮ho;;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史铁尔;高桂贤;;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融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徐圣霞;;新世纪村落体育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5 戴斌武;丁宝桢洋务思想初探[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6 马长征;李志刚;;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7 马长征;王岚;;大学生人际信任、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于世勋;;淮河流域的道家思想浅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J];北京党史;2004年03期

10 王汝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演变论析[J];北京党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李静雅;胡荣;;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廷松;;浅谈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单依群;;整合县馆网络资源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8 赵娜;宋光兴;;我国社会信任结构对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晓慧;;温州人精神文化的反思和提升——基于“身经济”时代步入“心经济”时代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t,

本文编号:1941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41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