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教育引论
本文选题:场馆 + 场馆教育 ; 参考:《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中西话语体系的差异导致"场馆"的界定在语辞互译中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使得场馆教育在中国长期未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场馆教育的身份界定模糊,主要表现为学习与教育的争执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困扰。教育作为场馆的重要属性不仅缘于其百年之余的事实存在和社会赋予场馆的文化担当,更为重要的是,始于场馆自身所体现的教之本质,即"展品即知识"、"参观即学习"、"场馆即教之域"。
[Abstract]:The difference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scourse system leads to the large devi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 venues "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ords .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identity of the venue education has not been correctly recognized in the long run .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 identity of the venue education is vague ,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learning and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formal education and non - formal education . The important attribute of the education as the venue is not only the fact that the venue itself embodies , but also the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society to the venue . More importantly , it starts with the essence of the teaching embodied in the venue itself , that is , " the exhibition is knowledge " , " visiting , learning " , " the field of the venue "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乃林,孙孔懿;非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李召存;;知识的意义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琴;;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2 秦建兴;;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姜邱焰;;逻辑推理能力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张祖荣;张绍斌;;《观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5 张新明;王振;承孝敏;;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郭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王宏伟;王小许;;从文科生知识结构谈医学物理课程建设[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段向琼;王丽娟;;个性心理结构的整体性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豆海红;;赞可夫和布鲁纳的教育理念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周军;李文娟;;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化学认知结构的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志辉;;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危机时期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传燧;王双兰;;《学记》对注入式教学的病理分析及其现实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马艳云;;西方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蓝建;;“世界教育危机”问题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黄强军;李山林;;“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辨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一涛;;过度教育:根源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赵丹;;农村教学点师资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中西部地区的调研为基础[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赵丹;Bruno Parolin;;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发展中国家学校布局规划的经验和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明伟;职高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晓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洁;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顾纯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苏州大学;2010年
8 凌萍;初中化学中对比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宿丽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心理环境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晓宣;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及相关对应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王林全;数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J];数学通报;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05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5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