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
本文选题:教育信息化 + 教育均衡发展 ; 参考:《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01期
【摘要】: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诉求,它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而且能塑造教育发展的"公共精神"。另外,信息化环境的文化认同是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实现的内隐动力和核心要旨。
[Abstract]:Our country's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 simultaneously also faces the difficult position which the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idea of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is the inner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quity, but also can shape the "public spiri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implicit motive force and the core tenet of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编号:BCA120023)“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系统构架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编号:ECA110332)“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 江苏省高校优势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常艳;;城乡一体化的理性定位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3 杨明华;;教育资源共享的逻辑与路径:基于教育资源经济属性的分析[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4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褚松燕;;论公共精神[J];探索与争鸣;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陶侃;;镜像神经元与网络学习者认知发展关系探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6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10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8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家虎;;人力资本反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2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3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4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张立国;刘晓琳;;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7 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金生,
本文编号:2084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8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