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教育性的缺失与建构
本文选题:课堂评价 + 教育性评价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8期
【摘要】:课堂评价因其教育性的丧失而具有显著的反教育特性。落实素质教育,亟须建构课堂评价的教育性。一要建立宏观的教育性评价体系,依据课程标准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建立真实性评价任务库及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二要建立微观的学生学习自评价体系,基于"为学习"的宗旨,由评价目标、真实的问题情境、适时反馈及高质量的指导等形成学习的自循环系统,从根本上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更新、矫正及完善。
[Abstract]:Classroom evaluation has obvious anti-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its educational loss.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classroom evaluation.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acroscopic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 expres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to establish a truthful evaluation task base and a teaching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econd, to establish a micro-student learning self-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im of "learning for learning", the self-circulatory system of learning is formed by evaluation goal, real problem situation, timely feedback and high quality guidance, which fundamentally urges students to carry out self-renewal, correction and perfection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基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教育性评价应用策略实践研究”([2014]-JCJYB142501006)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f ;;改革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促进护生职业能力养成——重新制定“骨盆外测量”技能评价标准的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朱立新;赵洪波;王忠才;;田径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个案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1期
3 张后宇;;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郭嘉鑫;;现代教育技术下实施教学评价的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2009年04期
5 柯昌林;;构建基于以“学”为中心的侦查学教学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6 邹丽华;邢晓梅;;试题等级评分标准的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罗宇佳;何灿春;;基于档案袋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24期
9 韩雪;;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08期
10 廖一星;金勤;毛卫英;;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形成性评价[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树培;珍视不可测量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周文军;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康宏;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丹;小学教师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耀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琼;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锴;高中物理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继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尉羚;真实性学生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兰璇;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英;基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教学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劲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圣进;;《科学》课堂评价的思考与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2 孙露;;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邵军;;课堂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4期
4 陈临秋;;于评价处添柴 促课堂之水沸腾——关注课堂评价,成就有效品德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4期
5 孙玲;徐文彬;;三个有效阈中课堂评价知识的建构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8期
6 许瑜函;杨向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2011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1期
7 柴晓超;;浅谈如何灵活运用数学课堂评价[J];学周刊;2012年05期
8 曾家延;徐永军;;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探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雍晓燕;;以针对性激扬课堂评价的功用[J];四川教育;2013年12期
10 李容;;寻找“高帽子”,作积极的课堂评价[J];四川教育;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琰君;;对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冷”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陈琛;;浮华落尽见真淳 多元智慧共和谐——对课改背景下课堂评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悦萍;;课堂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张茹;;小议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评价语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张相奇;;高效课堂评价与重心转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6 赵云生;;优化课堂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途径[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7 姜梅红;;对语文课堂评价的“吹毛求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姜训平;;语文老师,你缺失了什么?——谈语文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吴爱林;;例谈运用延时评价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吴守垣;崔永平;刘北虹;;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县长坝学区白杨树坝小学教师 杨满春;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评价[N];陇南日报;2009年
2 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五中学 邵丽芹;我校课堂评价标准解读[N];天津教育报;2012年
3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 邵敏;应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课堂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密切相关[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西峰区回民小学 张振芳;浅谈如何进行课堂评价[N];陇东报;2011年
6 尧都区屯里小学 李晓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N];临汾日报;2005年
7 扬州市新华中学 孙勤;课堂评价多样化 音乐教学更有效[N];江苏教育报;2014年
8 童曙泉;本市试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N];北京日报;2004年
9 记者 赵正元;把学生满意作为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白俊英;课堂评价体系建立的制约因素[N];甘肃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松刚;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孙玲;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三维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叶盛楠;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状况与来源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4 刘佩佩;新课程下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邓凡茂;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沙沙;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生兰;义务教育数学课堂评价行为的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8 任荣贞;化学探究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豆雨松;教师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磊;课堂评价改革中教师专业素养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6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8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