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女子学校教育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清末民国时期 + 民族地区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10期
【摘要】:清末民国时期,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迅速传播,近代学制逐步确立,全国各地新式学堂相继建立。女子学校的开办,为民族地区女子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女子接受新知识教育的舞台。这一时期,贵州女子学校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女子幼稚园、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和女子师范学校。民族女子的入学,为贵州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贵州教育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对于消除性别歧视,突现男女平权,提高民族人口素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western thought of democracy and equality spread rapidly, the modern school system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new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opening of girls' schools opens a door for girls'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and provides a stage for women to receive new knowledge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Guizhou girls' school education also go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established a certain number of women's kindergartens, girls' primary schools, girls' middle schools and girls' normal schools. The entrance of ethnic women, an epoch-making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Guizhou,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education in Guizhou. It has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eliminating gender discrimination, showing equal rights of men and wome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基金】: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清末民国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女子学校教育及其影响”(研人文2015038) 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历史与借鉴: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研究”(GDZT201303)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欣;;1843—1937年的上海女子教育:阶段与特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徐爱新;;河北现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及发展特征[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3 姜丽静;;从边缘到中心:重新解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4 邱士刚;;论河北女师的文化架构及其文化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徐爱新;;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河北省女性教育的发展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1期
6 戴建兵;解飞;;贵州钱票略说[J];江苏钱币;2010年02期
7 邢微;;浅析民国前期女子教育发展动因[J];学理论;2011年02期
8 覃婷婷;;1937年的贵州旱灾与救济[J];兰州学刊;2009年06期
9 王海曼;;俞庆棠女子教育思想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方素梅;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内地文化事业向西部民族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张用建;艰难的变迁:抗战前十年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芦琦;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及权利实现的考察与比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准胜;女性视角的阐释:呼唤主体意识的觉醒——《中日近现代女子学校教育比较研究》评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谷忠玉;试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对女性的贡献[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闫广芬;;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4 张慧玲;;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5 龙亚娌;;新时期女子学校复现的动因及其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6 曾湘衡;刘伟;;清末民初湖南女子学校教育的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7 曾湘衡;唐艳;;清末民初湖南女子学校教育的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6期
8 姚海琴;;清末民初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局限和影响[J];成功(教育);2009年03期
9 姚海琴;;清末民初山西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期
10 许恺盈;;女子学校协会年度会议召开[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耘(浙江宁波);女子学校培养什么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黄大永;巴州区失地妇女吃上技术饭[N];巴中日报;2007年
3 亦非;女子学校受到青睐?[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记者 张晓;成功父母的孩子易受伤害[N];光明日报;2000年
5 啸 天;妈妈,我要上寄宿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刘古平;男子高中弊多利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莎莎 周长红;社区公益教育的“桃源居模式”[N];西部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吴剑林 实习生 叶奕韵 通讯员 范明;百年女子学校校址亟待保护[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卢树腾;要饭碗更需发展空间[N];中山日报;2007年
10 ;走向独立[N];中国旅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锋莉;天津近代女子学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庆红;民国时期甘肃女子学校教育研究(1912-1945)[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赞绵;近代苏州女子学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曾湘衡;清末民初湖南女子学校教育试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凤岭;近代东北地区女子学校教育研究(清末—九·一八事变)[D];辽宁大学;2012年
6 王兵;晚清女子学校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梁妍;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1840-1919)[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丽华;清末民初江苏的女子学校教育[D];宁夏大学;2004年
9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晓芬;近代湖南自办女子学校教育与妇女解放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9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