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psychological trend of thought to study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human psychology by means of experiment and measurement. Combining positive psychology with educational practice, pedagog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positiv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en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studied in different age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江雪华;;幸福与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9年10期
2 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才智;2011年10期
2 陈桂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缺失原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3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军;张兴权;钱进;;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彭海清;王文香;;当今大学毕业生幸福感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7期
6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林洪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刘强;;体育锻炼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8期
9 苏晓梅;;高校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7期
10 姚玉玲;;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探究[J];时代教育;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陈幼堂;积极心理学刍议[D];武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2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3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4 刘明矾,姚树桥,贺达仁;精神疾病时代心理治疗的哲学反思[J];医学与哲学;2005年04期
5 秦_g;;积极心理治疗模式的特色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彬;苗元江;;积极心理学:为幸福人生奠基[J];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2 张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4 张立;;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解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5期
5 秦晓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7期
6 章世钦;;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祝海宇;;给大学生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元素[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8 王倩;李辉;;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陈燕飞;苗元江;王青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希望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许立;马力波;张文朋;;关于积极心理学价值论的哲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鲁静;徐光兴;;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学校心理学模式的转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春雷;庄展模;;勇气的积极心理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苗元江;梁小玲;;谦虚与当代积极心理学[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林潇骁;崔丽霞;;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干预小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传来;;积极心理学——平衡的心理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彩艳编译;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探讨人类幸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市妇联副主席 周志军;积极心理学对妇联工作的正能量[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商报记者 李立勋;积极心理学从“学分鸡肋”到业界焦点[N];北京商报;2012年
4 记者 王宁;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召开[N];健康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季晓莉;学点积极心理学, 掌握幸福“开瓶器”[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严明瑗;何谓积极心理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王洪波;“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任俊 刘迪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积极心理学:积极力量同样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夏子章;在官兵心灵中播撒阳光[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玄兆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桦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齐梓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贺喜秀;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童俊杰;试论积极心理学的潜在危机及其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煜;体育院校《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林潇骁;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沈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郭菊;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48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24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