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印度、以色列、美国为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India, Israel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three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deological basis, motive factor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floating children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政策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绩效评价与体制创新研究”(10BJY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孔令帅;;教育均衡发展与政府责任——试论印度政府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张绘;郭菲;;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问题及应对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阚阅;;公平与积极的反歧视:印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张千帆;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及其宪法学意义[J];法学;2004年07期
6 张运红;冯增俊;;美国移民社会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7 周国华;陈宣霖;;美国儿童“流动教育项目”监测与评估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8 韩世强;;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实现及司法救济——兼论超法规路径的行政诉讼变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熊卫平;;美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3期
10 薛华领;;以色列教育立国之路与创新策略[J];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广林;美国少数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继承;;以色列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因素[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2 杨阳;;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发展现状及其政治意识[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6期
3 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及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肖洪;;以色列大学运行模式与教育特色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5 孔令帅;;教育均衡发展与政府责任——试论印度政府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张绘;郭菲;;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问题及应对措施[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7 陈春梅;柯伟;;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适应性改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齐超;王颖;;大学生与“网络民主暴力”认知实证分析[J];今传媒;2012年01期
9 李阳;杨东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顺华;现代性与宗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少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民主集中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尹德挺;张子谏;;发达国家的首都人口:问题、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耿兆锐;约翰·密尔的印度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艳萍;城市流动儿童学业压力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宁宏伟;迁徙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静静;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晓;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秀兰;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高建民;美国近年联邦教育资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国际组织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架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LloydHJoyal,WilamPDunlap,曲恒昌;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6 蒋文娟;苏一星;;教育平等权的宪法保护[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胡锦山;;试论1887年道斯法案及其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02期
8 陶志琼;美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历程问题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9 孙俊三;西方教育立法实践的发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亚琴,任端平;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劲松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汪明;[N];光明日报;2002年
2 姬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砚涛;行政给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红玉;美国印第安教育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代影;美国印第安人教育发展历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晓亮;美国肯定性行动的宪法争议[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西平;;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约因素和政策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2 王琳;;中美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罗建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4 罗建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29期
5 雷万鹏;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永道,林琳;影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制度因素及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7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徐晓虹;;流动儿童教育的管理与政策探索——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11期
9 程福蒙;柯洪霞;;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10 陈瑞丰;;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联邦干预[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尹丹;;构建“X+Y”式教育券分担方式[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宏超;吴开俊;;流动儿童教育需求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人旗 李珊珊;政协委员关注流动儿童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谢宏;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亟待解决[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蒋廷玉;流动儿童教育短板谁来补[N];新华日报;2013年
4 戴正宗 编译;亚洲:发展中国家财政支持流动儿童教育不含糊[N];中国财经报;2014年
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韩嘉玲;推动流动儿童教育主流化的制度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王慧娟;补偿教育:流动儿童教育福利保障的新途径[N];中国社会报;2013年
7 财政科学研究所 张绘;“六面”着手完善流动儿童教育投入机制[N];中国财经报;2014年
8 ;3581万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亟待关注[N];人民政协报;2014年
9 南京师范大学 王善坤;美国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经验[N];中国人口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华琼;流动儿童教育引人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敏;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玉梅;美国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3 杨素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茜;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华巧红;美国、以色列、印度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措施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魏晓炜;上海市流动儿童教育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周艳凤;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露婷;社会排斥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9 赵洁丽;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李雅婷;流动儿童教育需求影响因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8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3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