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

发布时间:2019-09-19 20:16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城乡教师流动有利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流动亟需从"量"均衡向"质"内涵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内涵关键在于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有三大具体策略供参考:关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合作文化的形成和问题的境域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城乡教师流动的诉求。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乡统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及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09XJA88001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方中雄;;刚柔并举 促进流动[J];北京教育(普教);2012年09期

2 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1期

4 冯建军;;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5 李江源;;教育习俗与教育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6 朱连云;;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青浦区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7 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3期

8 冯文全;夏茂林;;从师资均衡配置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2期

9 丰向日;杨宝忠;;校际合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探讨——基于天津市河西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冯文全;;基于教育公平的县域教师流动机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2 边团结;郭胜;;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向选择——以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3 叶红英;;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补充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3期

4 唐世凯;刘丽芳;;三线五育大学生工作模式研究[J];大家;2011年07期

5 姚远峰;齐礼良;;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协同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6 彭礼;周益霞;;30年来农村教师流动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7 李贤智;;教育公平视野下教师资源配置的反思与建设——兼评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王富强;齐礼良;叶海智;;协同教学——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陈剑军;徐涛;;高等数学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协同刍议[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敏霞;中美校本教研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洋;小学英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雷;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倪莹;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的教师轮岗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任征;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力;义务教育阶段山西农村教师流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荣晓;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社会福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郭凌雁;城乡成人教育“元结构”组织体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制度缺失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郭开强;王巧玲;;教师互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4期

3 孟令熙;;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年33期

4 林家靖;;行政干预下教师流动模式辨析[J];教育导刊;2008年02期

5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6 周洪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沈海驯;李丽;;义务教育公平与民众的教育选择[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9 杨国荣;建立德性与规范相统一的道德运行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10 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蓓;;对职前教师实行“师役制”解决城乡教师失衡问题[J];教育探索;2006年07期

2 罗志华;;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马用民;;均衡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师水平的新思路[J];农业经济;2007年09期

4 唐松林;;城乡教师平等对话的可能性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1期

6 贾建国;;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11期

7 贾建国;;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创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8 王鑫;;我国城乡教师报酬问题分析与对策[J];浙江金融;2010年06期

9 蒲敏簪;;西北贫困地区城乡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何孔潮;;城乡教师流动的理性审视[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邬志辉;;城乡教师流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决定机制[A];基础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理论视野与实践模式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2年

2 冯文全;夏茂林;;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 叶祥元;多种形式促进城乡教师融合共建[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宋武利;均衡城乡教师配置 大安打出“组合拳”[N];自贡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于国宁;镇江:城乡教师手拉手 名师录像进乡村[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记者  宁新路 通讯员  王力;茌平城乡教师同工同酬[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匡丽琴;应平等对待城乡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平静;郑州848名城乡教师换岗任教[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记者 祖莹 见习记者 范立华 通讯员 康希福;德城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N];德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刘杨;城乡教师“手拉手”助教帮扶[N];盘锦日报;2006年

9 宋学春;青岛城乡教师同工同酬[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谢卫群;让城乡教师共享阳光[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文琴;中东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滕晓;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构建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贺桂芳;教育均衡背景下城乡教师合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许发梅;论城乡教师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先凤;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薇薇;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蒲敏簪;西北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城乡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8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38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