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中的“教师”——兼论理想型的教师评价模式
发布时间:2021-07-19 23:55
一线教师是教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在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对我国已有教师评价模式的分析,以及从教师的视角对教师评价模式应用的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及其对评价的认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建立理想型的教师评价模式,有利于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而加强学校共同体文化和教师评价制度建设,则可以为理想型教师评价模式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措施和动力支持。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I教师评价的金字塔模型C}7
8.1%;同事互评占23.7%;学生参评占22.1%;教师自评占13.8%;家长评价占比为12.4%。显然,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所占比例最低。(见图5)通过列联表检验的方法对教师评价形式与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小学通常采用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而初中主要采用领导评价与学生评价两种形式。可见,与小学教师评价相比,初中教师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以领导评价为主,侧重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图5教师评价形式比例分布表2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评价形式比例分布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参评教师自评家长评价小学70.4%64.8%42.5%44.9%37.2%初中71.7%57.0%66.9%26.3%26.3%九年一贯制学校56.1%36.6%56.1%19.5%19.5%访谈调查中也发现教师评价存在上述问题。例如,M老师指出,“具体参与人员一般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他们轮流考核……”。对此,被调查教师提出了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改进建议。例如,“希望能让教师多参与,评价的形式尽量多样化,全面化。”“希望教师评价更合理、更全面,积极听取采纳广大教师的建议,及时对评价细节做出更改。”“重视被评价教师本人的意见和观点,关注教师未来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可见,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尤其强调“一线教师参与评价”“教师对评价的认知”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中小
提出的理论依据。(二)“评价共同体———同心圆评价模式”阐释受我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更倾向于融入组织以“掩藏”自己。利用我国这种特有的教师文化,并迎合教师的心理特征,在教师评价中采用小组评价的形式,以强化评价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关系。同时,本文借鉴第四代评估的“团队评价”创设理念和“我-你”关系模式,采用“评价共同体”这一概念,并提出“同心圆评价模式”(见图6)。图6评价共同体-同心圆评价模式[3]1691.“评价共同体”的构成评价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方成员组成的评价系统,是根据我国现有评价体制,参照西方学习共同体及其相关理论建立的。评价共同体的成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校长、校内同事、教师本人、学生、校外同行或专家、学生家长等。评价共同体的建立旨在汇集系统内部成员的力量,在相互尊重和互相关心的基础上实现评价双方的协商与对话,最终形成建设性的质性评价信息,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受评对象。与已有评价主体分类不同的是,本文的“评价共同体”以小组形式对评价者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组:(1)领导评价小组。将校长、校内同事、校外同行或专家归为一组,实施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评价;(2)学生/家长评价小组。将学生与家长归为一组,以学生为主,家长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评教进行合理的引导;(3)受评教师。受评教师主要进行自我评价。2.“同心圆”的组成“同心圆”评价模式是在评价
本文编号:3291690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I教师评价的金字塔模型C}7
8.1%;同事互评占23.7%;学生参评占22.1%;教师自评占13.8%;家长评价占比为12.4%。显然,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所占比例最低。(见图5)通过列联表检验的方法对教师评价形式与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小学通常采用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而初中主要采用领导评价与学生评价两种形式。可见,与小学教师评价相比,初中教师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以领导评价为主,侧重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图5教师评价形式比例分布表2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评价形式比例分布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参评教师自评家长评价小学70.4%64.8%42.5%44.9%37.2%初中71.7%57.0%66.9%26.3%26.3%九年一贯制学校56.1%36.6%56.1%19.5%19.5%访谈调查中也发现教师评价存在上述问题。例如,M老师指出,“具体参与人员一般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他们轮流考核……”。对此,被调查教师提出了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改进建议。例如,“希望能让教师多参与,评价的形式尽量多样化,全面化。”“希望教师评价更合理、更全面,积极听取采纳广大教师的建议,及时对评价细节做出更改。”“重视被评价教师本人的意见和观点,关注教师未来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可见,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尤其强调“一线教师参与评价”“教师对评价的认知”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中小
提出的理论依据。(二)“评价共同体———同心圆评价模式”阐释受我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更倾向于融入组织以“掩藏”自己。利用我国这种特有的教师文化,并迎合教师的心理特征,在教师评价中采用小组评价的形式,以强化评价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关系。同时,本文借鉴第四代评估的“团队评价”创设理念和“我-你”关系模式,采用“评价共同体”这一概念,并提出“同心圆评价模式”(见图6)。图6评价共同体-同心圆评价模式[3]1691.“评价共同体”的构成评价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方成员组成的评价系统,是根据我国现有评价体制,参照西方学习共同体及其相关理论建立的。评价共同体的成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校长、校内同事、教师本人、学生、校外同行或专家、学生家长等。评价共同体的建立旨在汇集系统内部成员的力量,在相互尊重和互相关心的基础上实现评价双方的协商与对话,最终形成建设性的质性评价信息,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受评对象。与已有评价主体分类不同的是,本文的“评价共同体”以小组形式对评价者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组:(1)领导评价小组。将校长、校内同事、校外同行或专家归为一组,实施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评价;(2)学生/家长评价小组。将学生与家长归为一组,以学生为主,家长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评教进行合理的引导;(3)受评教师。受评教师主要进行自我评价。2.“同心圆”的组成“同心圆”评价模式是在评价
本文编号:329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29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