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城市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30 03:54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34(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自我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图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他人父母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图3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表5各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路径间接效应估计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模型1:自我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80.2590.076模型2:父母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70.2430.062模型3:亲子依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210.2970.084根据路径分析效应分解的原理,在模型1中,自我模型到城市适应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4,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4+0.49×0.37=0.42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81/0.421=0.430,即自我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3.0%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2中,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5,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5+0.44×0.39=0.422。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72/0.422=0.408,即父母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0.8%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3中,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46,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46+0.66×0.33=0.67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211/0.671=0.314,即亲子依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31.4%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4讨论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不仅对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且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和流动?
图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他人父母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图3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表5各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路径间接效应估计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模型1:自我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80.2590.076模型2:父母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70.2430.062模型3:亲子依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210.2970.084根据路径分析效应分解的原理,在模型1中,自我模型到城市适应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4,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4+0.49×0.37=0.42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81/0.421=0.430,即自我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3.0%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2中,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5,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5+0.44×0.39=0.422。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72/0.422=0.408,即父母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0.8%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3中,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46,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46+0.66×0.33=0.67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211/0.671=0.314,即亲子依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31.4%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4讨论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不仅对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且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和流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影响的内在机制: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J]. 王中会.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2)
[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 韩秋念,廖全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3]亲子依恋与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J]. 赵永婧,范红霞,刘丽.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7)
[4]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 许庆豫,柴江. 教育评论. 2014(05)
[5]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及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J]. 毛向军,王中会.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3)
[6]论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J]. 尚秀华,崔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2)
[7]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J]. 王中会,蔺秀云.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8]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 王慧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6)
[9]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背景下的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J]. 王琳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陈新,刘杨.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2)
硕士论文
[1]流动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D]. 吴丹丹.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从需要理论解析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D]. 王天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 陶丽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青少年依恋量表的编制及留守初中生依恋发展特点研究[D]. 唐玲.西南大学 2009
[5]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研究[D]. 李淑梅.复旦大学 2009
[6]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 琚晓燕.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2005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34(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自我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图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他人父母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图3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表5各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路径间接效应估计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模型1:自我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80.2590.076模型2:父母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70.2430.062模型3:亲子依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210.2970.084根据路径分析效应分解的原理,在模型1中,自我模型到城市适应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4,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4+0.49×0.37=0.42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81/0.421=0.430,即自我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3.0%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2中,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5,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5+0.44×0.39=0.422。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72/0.422=0.408,即父母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0.8%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3中,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46,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46+0.66×0.33=0.67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211/0.671=0.314,即亲子依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31.4%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4讨论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不仅对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且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和流动?
图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他人父母模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图3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表5各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路径间接效应估计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模型1:自我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80.2590.076模型2:父母模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170.2430.062模型3:亲子依恋-心理韧性-城市适应0.210.2970.084根据路径分析效应分解的原理,在模型1中,自我模型到城市适应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自我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4,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4+0.49×0.37=0.42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81/0.421=0.430,即自我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3.0%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2中,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25,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25+0.44×0.39=0.422。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172/0.422=0.408,即父母模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40.8%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在模型3中,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直接效应即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路径系数为0.46,总的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之和为0.46+0.66×0.33=0.671。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比例为0.211/0.671=0.314,即亲子依恋作用于城市适应的效应有31.4%是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所起的作用。4讨论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不仅对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且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和流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影响的内在机制: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J]. 王中会.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2)
[2]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 韩秋念,廖全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3]亲子依恋与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J]. 赵永婧,范红霞,刘丽.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7)
[4]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 许庆豫,柴江. 教育评论. 2014(05)
[5]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及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J]. 毛向军,王中会. 中国特殊教育. 2013(03)
[6]论亲子依恋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J]. 尚秀华,崔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2)
[7]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J]. 王中会,蔺秀云.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8]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 王慧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06)
[9]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背景下的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J]. 王琳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 陈新,刘杨. 社会心理科学. 2010(Z2)
硕士论文
[1]流动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D]. 吴丹丹.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从需要理论解析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问题[D]. 王天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 陶丽娜.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青少年依恋量表的编制及留守初中生依恋发展特点研究[D]. 唐玲.西南大学 2009
[5]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研究[D]. 李淑梅.复旦大学 2009
[6]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 琚晓燕.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37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