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
发布时间:2022-01-08 20:08
<正>素质是人的本质的综合体现,是决定人自身质量优劣的本质所在。任何素质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主体人对相应知识的内化。一切未能开发受教育者潜质或未能促成受教育者知识内化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概念是素质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8,(Z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素质的内涵与外延
1.观念素质
2.品德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5.心理素质
素质的基本特征
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3.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4.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素质内涵的界定及其应有之义[J]. 吴光章,龚映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2]素质·文化·教育[J]. 杨叔子. 高等教育研究. 2012(10)
[3]素质的概念与定义——素质概念的逻辑学证明[J]. 李坊穗. 辽宁教育. 2012(15)
[4]心理素质概念的内涵新探[J]. 王建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素质与素质教育:理性拷问与多元建构[J]. 罗永忠. 教师教育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577199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2018,(Z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素质的内涵与外延
1.观念素质
2.品德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5.心理素质
素质的基本特征
1.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3.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4.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素质内涵的界定及其应有之义[J]. 吴光章,龚映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2]素质·文化·教育[J]. 杨叔子. 高等教育研究. 2012(10)
[3]素质的概念与定义——素质概念的逻辑学证明[J]. 李坊穗. 辽宁教育. 2012(15)
[4]心理素质概念的内涵新探[J]. 王建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5]素质与素质教育:理性拷问与多元建构[J]. 罗永忠. 教师教育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577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7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