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2:56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以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在教育领域,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研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通过参加相应的课题组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国际上和中国的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其次,在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具体探讨了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环境下的一些教与学模式;最后,从网络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进行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并具体构建了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教学网站。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和传统教育
    2.1 传统教育
        2.1.1 传统教育的定义
        2.1.2 传统教育的特点
        2.1.3 传统教育的缺陷
    2.2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
        2.2.1 国外的e-Learning
        2.2.2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涵义
        2.2.3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过程
        2.2.4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
        2.2.5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2.3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
        2.3.1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实施方式的比较
        2.3.2 案例分析
        2.3.3 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章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
    3.1 计算机网络
        3.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1.2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3.1.3 计算机网络与教育
    3.2 教学模式
        3.2.1 教学模式的概念
        3.2.2 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3.2.3 教学模式的类型及其比较
        3.2.4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3.3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研究
        3.3.1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理论基础
        3.3.2 三种不同的教学结构
        3.3.3 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
第四章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4.1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构建
        4.1.1 系统总体结构
        4.1.2 数据库的建立
        4.1.3 注册/登陆流程设计
    4.2 关于《固体物理》课程的网站设计
        4.2.1 网络课程设计的个性化界面
        4.2.2 网络课程的具体内容
        4.2.3 特别有效的个性化菜单
    4.3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的应用、维护和扩展
        4.3.1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的测试与优化
        4.3.2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的发布
        4.3.3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的维护和扩展
        4.3.4 《固体物理》网络课程的应用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远程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验研究[J]. 杨素娟,张伯敏.  中国电化教育. 2003(07)
[2]创新思维:传统教育的缺失与素质教育的核心[J]. 魏奇.  唐都学刊. 2003(02)
[3]网络技术社会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J]. 王兵.  江苏高教. 2003(01)
[4]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的应用模式[J]. 马传宝.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7)
[5]远程教育形态的分类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上)[J]. 丁兴富.  开放教育研究. 2001(01)
[6]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上课件的开发[J]. 陆宏,蒋忠英.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1)
[7]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影响[J]. 王太昌.  中国电化教育. 1999(08)
[8]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J]. 余胜泉,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04)
[9]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



本文编号:372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72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