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modo的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4:10
本文关键词:基于edmodo的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研究
【摘要】:当今互联网崛起的时代,使教育中涌起了信息化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思潮,不仅传统的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面临着挑战,传统的教师协作备课方式也迎来了新的“面貌”——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师协作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缺失的现象,避免了传统教师协作备课流走于形式,主要由单个教师来备课的现象。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信息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个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通过对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教师对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避免了传统备课封闭性的特点,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实施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可以足不出户与高级教师、专家学者等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偏远的乡村能及时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方式之一;最后,该种协作备课方式扩展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形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加强了21世纪特色校园的建设——信息化校园。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是对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过程的研究并构建出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流程图;另一方面从外化和内化的角度来诠释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本研究以教师协作备课过程中的有效沟通、交流的缺失为核心问题。通过收集目前教师协作备课和教师远程交互的相关文献,分析目前教师协作备课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展开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过程和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的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信息化环境下协作学习思潮的涌起、教育信息化的呼吁、教师备课组自身的诉求三个视角探讨了目前教师远程协作备课所处的背景,此外,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的动态发展、备课质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视角来探讨了研究该命题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相关研究。该部分主要从edmoodo的相关应用研究、基于wiki协作学习的相关研究、教师备课组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来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为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理论基础。该部分论述了远距离交互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远程在线协作备课交互的分类。首先,界定了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概念;其次,将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交互分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师与内容的交互、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并对每个交互类型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为基于edmodo的在线协作备课的必要性。该部分主要从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资源动态发展的呼吁、目前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缺少必要的奖励和管理以及edmodo平台的优越性三个视角探讨了基于edmodo的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必要性。第六部分为edmodo环境下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交互。首先,搭建了edmodo环境下教师协作备课的过程,将其过程分为教师身份认证以及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小组的创建;自助式在线阅读;远程在线交互、协商;形成个人教案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地阐述。其次,从外化、内化的视角详细、深入论述了基于edmodo的教师协作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的交互。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和不足。该部分主要总结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过程流程图。(2)得出了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实质为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地外化→内化→外化→内化… …,无限的转化、提升,直至协作知识的构建形成,甚至无穷的过程。
【关键词】:edmodo 教师 在线 协作备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绪论13-18
- 0.1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13-15
- 0.1.1 信息化环境下协作学习思潮的涌起13-14
- 0.1.2 教育信息化的呼吁14
- 0.1.3 教师备课组自身的诉求14-15
- 0.1.4 研究问题的提出15
- 0.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15-16
- 0.2.1 研究目的15
- 0.2.2 研究内容15-16
- 0.2.3 研究意义16
-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1 国内外相关研究18-35
- 1.1 edmodo的应用研究18-21
- 1.1.1 edmodo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18-19
- 1.1.2 edmodo平台在师生交互中的应用19-20
- 1.1.3 edmodo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20-21
- 1.2 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的相关研究21-29
- 1.2.1 wiki促进协作学习的应用21-23
- 1.2.2 基于wiki的协作平台研究23-25
- 1.2.3 基于wiki平台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活动研究25-27
- 1.2.4 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27-29
- 1.3 关于教师备课组的研究29-35
- 1.3.1 备课组的建设29-31
- 1.3.2 备课组的活动研究31-35
- 2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理论基础35-39
- 2.1 远距离交互理论35-37
- 2.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7-39
- 3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交互的分类39-43
- 3.1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概念39
- 3.2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交互的类型39-43
- 3.2.1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40-41
- 3.2.2 教师与内容的交互41-42
- 3.2.3 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42-43
- 4 基于edmodo的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必要性43-46
- 4.1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资源动态发展的呼吁43
- 4.2 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缺少必要的奖励和管理43-44
- 4.3 edmodo平台的优越性44-46
- 5 edmodo环境下教师远程在线协作备课的交互46-58
- 5.1 edmodo环境下教师协作备课过程46-51
- 5.1.1 教师身份认证以及远程在线协作备课小组的创建47-48
- 5.1.2 自助式在线阅读48
- 5.1.3 远程在线交互、协商48-49
- 5.1.4 形成个人教案49-51
- 5.2 基于edmodo的教师协作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的交互51-58
- 5.2.1 外化51-53
- 5.2.2 内化53-58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58-60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研究不足59-60
- 参考文献60-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家丽;德国中小学教改的新动向[J];德国研究;2000年03期
2 杨良雄;如何开展英语集体备课活动[J];教学与管理;2002年25期
3 许勇辉;吴明超;;基于Wiki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06期
4 邓祖明,陆正军;建设学习型备课组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潘庆红;;基于Wiki平台的协作学习行为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6 张荷华;;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研究[J];学校管理;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美凤;学研型教研团队塑造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4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2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