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高中生羞怯的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1:06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羞怯的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羞怯 自尊 人际关系 解释偏向 团体心理辅导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当下高中生羞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羞怯、自尊以及人际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了解羞怯高中生的解释偏向特点,并借鉴以往对羞怯进行干预的经验,共同来构建一个对羞怯高中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型,从而丰富国内对羞怯个体的干预研究。研究一使用《羞怯量表》对1493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就目前高中生的羞怯水平现状展开分析,并比较了年级、性别等变量下不同组别参与者羞怯水平的差异。研究二使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研究一中的830名参与者进行测验,探索高中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与羞怯之间的关系,自尊在羞怯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团辅引入自尊、人际交往模块提供理论依据;使用《青少年解释偏向问卷》对研究一中的595名参与者进行测验,采用2(羞怯水平:高/低)X2(性别:男/女)X2(情境类型:社交/非社交)的三因素混合设计,探讨羞怯高中生的解释偏向特点,为团辅引入认知模块提供理论依据和辅导思路。研究三基于研究一、研究二的结论和以往对羞怯干预的经验,设计了包含认识羞怯、提升自尊、认知调整、发展社交(含异性交往)技能、直面羞怯的综合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实验组控制组的前后测实验设计,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1)当下高中生的羞怯程度虽略有偏高,但羞怯状况也不是非常普遍。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维度,高中生的羞怯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年级对高中生羞怯水平有影响,高三比高一学生更加羞怯,性别与年级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更为羞怯。成绩自评为较差的高中生比自评为中等和优秀的高中生都更为羞怯。(2)高中生总体自尊水平较高,大部分高中生能较好的进行人际交往,但仍有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主要表现为人际交际和异性交往方面。人际关系困扰能够显著预测高中生羞怯,人际关系困扰中的人际交谈和人际交际维度能够显著预测高中生自尊;自尊在人际关系影响羞怯的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3)高羞怯组在两可社交情境中和非社交情境中都不存在消极解释偏向,但积极解释得分显著低于低羞怯组。(4)本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显著改善羞怯高中生的羞怯水平,具体主要表现在参与者能够更为主动参加活动、生理症状有所改善、与人交往上比以前更为主动、在引起羞怯情境下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
【关键词】:高中生 羞怯 自尊 人际关系 解释偏向 团体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0
  • 1 羞怯概述11-15
  • 1.1 羞怯的定义、分类及表现11-12
  • 1.2 羞怯的基本理论12-13
  • 1.3 羞怯的干预方法13
  • 1.4 羞怯对个体产生的影响13-14
  • 1.5 青少年羞怯的特点14-15
  • 2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15-20
  • 2.1 羞怯的现状调查15
  • 2.2 国内外羞怯的有关研究15-18
  • 2.3 文化的影响18
  • 2.4 与本课题相关的高中生羞怯的团体辅导研究18-20
  •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20-21
  • 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20
  • 2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20-21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21-24
  • 1 总的研究目标和思路21-23
  • 1.1 总的研究目标21
  • 1.2 理论模型与总体思路21-23
  • 2 总体框图23-24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24-62
  • 研究一 高中生羞怯的现状分析24-30
  • 1 引言24-25
  • 2 研究方法25-26
  • 2.1 参与者25
  • 2.2 研究工具25
  • 2.3 程序25-26
  • 3 结果与讨论26-30
  • 3.1 高中生羞怯水平现状26-27
  • 3.2 性别及年级变量上高中生羞怯水平比较27-28
  • 3.3 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干部以及学业成绩自评与高中生羞怯水平的关系28-30
  • 4 结论30
  • 研究二 高中生羞怯与自尊、人际关系以及解释偏向之间的联系30-45
  • 1 高中生羞怯与自尊、人际关系的关系30-35
  • 1.1 研究目的30
  • 1.2 研究假设30
  • 1.3 研究方法30-31
  • 1.4 结果与讨论31-35
  • 1.5 结论35
  • 2 高中生羞怯与解释偏向特点的关系35-45
  • 2.1 引言35-36
  • 2.2 研究目的36
  • 2.3 研究假设36
  • 2.4 研究方法36-37
  • 2.5 结果与讨论37-45
  • 2.6 结论45
  • 研究三 高中生羞怯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45-62
  • 1 引言45-47
  • 2 研究目的47
  • 3 研究假设47-48
  • 4 研究方法48
  • 4.1 参与者和实验处理48
  • 4.2 研究工具48
  • 5 团体过程及方案48-54
  • 5.1 相逢是缘,,缘聚新家49
  • 5.2 面对羞怯,深入探讨49-50
  • 5.3 探索自我,展示自信50-51
  • 5.4 识别思维,改变认知51
  • 5.5 学习社交,谈笑自如51-52
  • 5.6 放飞自我,拥抱青春52-53
  • 5.7 直面羞怯,展示自我53
  • 5.8 笑迎未来,活出精彩53-54
  • 6 研究结果54-59
  • 6.1 《羞怯量表》上得分的比较结果54-56
  • 6.2 成员的主观评估56-58
  • 6.3 领导者的观察评估58-59
  • 7 讨论59-61
  • 7.1 团辅效果分析59-60
  • 7.2 对辅导过程的反思60-61
  • 8 研究结论61-62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62-64
  • 1 有可能的创新点62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68
  • 附录A 个人成长日志题目67
  • 附录B 家庭作业示例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苑凌;谢朝晖;;自尊心理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朱媛媛;姚本先;;大学生羞怯现状调查与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1期

3 伍育琦;大学生羞怯心理的调查研究[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李静;闫静;;幼儿害羞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1年04期

5 高峰强;宫瑞莹;祁冬燕;王鹏;;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6 徐晓波;;中学生害羞心理的成因及自我调节策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年02期

7 亓圣华;;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自尊、人格之间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9年02期

8 潘佳雁;中学生同伴交往接受和拒绝的归因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9 王倩倩;王鹏;韩磊;宫瑞莹;高峰强;;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王文娟;金一波;;害羞的界定和测量与研究方法述评[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岐;中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剑霞;社交焦虑青少年解释偏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亭;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认知偏向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儿;游戏治疗取向团体辅导对害羞儿童生活适应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爱晶;中学生双性化人格与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倩倩;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与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可可;大学生羞怯与社会支持、自我评价、社交效能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晓丹;不同人际压力情境下儿童认知偏差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9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69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