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哈佛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审视
本文关键词:生态学视角下哈佛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审视
【摘要】:课程及其设置映射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承载着一个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它与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要素以及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理应从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生态学视角研究课程设置问题。然而我国当前对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表层的"信息提供型"借鉴研究,且主要以美国高校的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经验为参照,既没有深入考虑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境遇对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的影响,也没有对中国教育技术当下需求与美国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经验何以与本土耦合的问题进行关照,这使得我国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越来越衰弱。生态学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技术课程设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一分析视角的关照下,课程设置问题应纳入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政治、经济等因素组成的大学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考察。这正是哈佛大学教育技术课程设置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的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应跳出原有思维的羁绊,努力做到既能关照社会、科研与服务,又能彰显社会需求,契合人才培养定位;既能凸显思维能力培养,又能关照实践技能提升。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生态学视域 教育技术 课程设置 比较研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技术融入教学的反思;批判与重构——过程哲学的视域”(CAA140118)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信息技术支持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研究:留守儿童优质教育诉求的视角”(15A880038)
【分类号】:G649.712;G40-057
【正文快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学在人才培式与非正式教育的教育技术优秀人才成为学科建设养、学科研究以及促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设置、较大的成绩。当然,在繁荣与发展背后也不乏困惑实施与评价。而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贵;印第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硕士课程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任友群;程佳铭;吴量;;一流的学科建设何以可能?——从南国农之问看美国七所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3 姚琳;彭泽平;;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路径与比较教育学者的职业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4 陈贵梧;;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5 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6 饶从满,付轶男;中国比较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7 张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5期
8 郑庆华;党亚娟;崔瑞锋;;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02期
9 马燕燕;赵呈领;许春燕;段峰峰;;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2期
10 李莹;张玲;;中美教育技术硕士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毓舒;;从价值论的角度看自然内在价值的合理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季春东;;基于人力资源理论历史演进视域的中国人力资本开发[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赖涛昌;马克和;;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眼镜业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冯国瑞;“三论”的基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魏博辉;人与自然:和谐—分裂—和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宝存;张永军;;论比较教育的开放性及其限度[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魏博辉;历史地解读“我们”与“自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袁贵仁,梁家峰;中西法律价值观比较的哲学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秦素粉;郝理想;;比较教育研究科学化走出困境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10 夏甄陶;;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巨川;;非诗时代的诗歌语境及其生长空间——兼论中生代诗人的身份及其诗歌精神特质[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吴承笃;;自然的复魅之维与生态审美[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贺团英;汽车循环物流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小平;中医学合和思想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高峰强;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叶晓燕;商品住宅建筑策划方法研究——以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D];清华大学;2004年
8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系统视域下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的整体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敬文彬;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梅;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吉树芬;系统论视野下内蒙古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永明;系统科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勇;复杂性科学的哲学透视[D];新疆大学;2011年
7 赵振新;AACSB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证体系的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晓菁;土地征用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敬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生态课堂建构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碧涛;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Mark Bray,阎保华;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发展、使命和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3 顾明远;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及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4 项贤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王长纯;;从传播走向扬弃:由“十五”进入“十一五”的中国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容中逵;;借鉴:比较教育研究向度的“中国之维”——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借鉴目的及其功能实现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安迪·格林;许竞;;比较教育研究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和作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9 刘卫东;中国比较教育危机之我见[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10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东;高师体育课课程设置初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施俊;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3 周尚义;传授系统理论 讲求学练结合——《文献学》课程设置刍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毅刚;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10期
5 汪晓琳,李海青;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整合[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周宇轩;通过课程设置的研究 探讨我院培养高素质毕业生的途径[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余丽琳;对高校“大平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年04期
8 李湘蓉;湖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0期
9 刘青琬;;浅论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兼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关铁云;李冬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铁鹰;;最好的知识是学以致用的知识——谈我校外语系课程设置中《报刊选读》与《文学选读》的比重问题[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葛铁鹰;;最好的知识是学以致用的知识——谈我校外语系课程设置中《报刊选读》与《文学选读》的比重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伶俐;李芳;;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林会;李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樊印海;赵宏革;朱景伟;;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雷玉双;;打字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许宗Y,
本文编号:71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1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