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数字原住民向数字公民转化

发布时间:2017-09-03 08:14

  本文关键词:论数字原住民向数字公民转化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原住民 数字公民教育 数字化生存能力


【摘要】:数字原住民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行为特点,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造成了诸多网络社会的问题。为了减少和消除网络社会的各种问题,数字原住民应该转变为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人文和社会问题,并能在应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行为的数字公民。为了促进数字原住民向数字公民转化,应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数字原住民 数字公民教育 数字化生存能力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目前,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形形色色的信息工具充斥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个全新的社会——数字化社会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数字化生存正在形成,一批新生代——数字原住民已经诞生。通常认为,数字原住民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霞;王丽川;;基于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2 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3 张丽霞;;“数字化生存”的教育吁求与应对[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3期

4 梁兴X;;大学生使用网络盗版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究——基于北京市大学生使用网络盗版情况的调研[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7期

5 朱连学;张君琳;;广播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原住民”——关于新媒体的思考[J];声屏世界;2014年07期

6 张立新;林文婷;;数字化生存能力概览——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2期

7 张立新;;两种世界 两个课堂——信息社会中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6期

8 张丽霞;袁丽;;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9 张乐;;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12期

10 蒋文保,范勇;评析网络黑客现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阳;“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多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吴玉娟;大学生数字公民责任现状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赛博空间的概念辨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2 贺佐成;;网络社会互动——一个基于结构与行为视角的文献综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俊峰;;居住社区虚拟交往探析:江苏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詹娜;;“网上小区”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张丽霞;张立新;;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类型与功能解析——基于现实课程的模拟—扩展—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王宇航;梁凯音;;90后大学生网络表达特点与高校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邵燕芬;;第二课堂在应用型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定位[J];大学教育;2012年05期

8 刁生富;黑客亚文化群体简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陈晓强,潘爱华;大学生网民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4期

10 宋超;;互联网的兴起对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一;;“网上社会”及其和谐运行探析[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屈勇;去角色互动:赛博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二重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5 张志祥;网络草根组织资源动员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唐名辉;宗教组织的网络营销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9 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邬心云;日志式个人博客的自我呈现心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杰;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红娟;网络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廖永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李进;网络化生存之游戏社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娟;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思莹;网络与现实空间互动中的跨文化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蔡振磊;虚拟社会网络监管体制的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钟云;网络粉丝群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心理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思萌;社会学视野下的抑郁症患者互助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陈静;闪玩:陌生人的一场互动游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爽;;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迅速[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尤华;;以90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为例谈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才智;2011年28期

3 雷璐荣;;论网络传播中网民的责任与素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春莲;;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王文婷;;关于“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6期

6 徐洁;关于赛博文化挑战教育的几点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7 张立新;信息文化的形态与内涵——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唐玲;张鹏飞;;“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思坤;;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周石 冯彩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杜萌;[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亮;“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丽芳;初中生公民责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翔;高校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在思政教育中的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婷;90后大学生价值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君;80、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唐艳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黄阳;“90后”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文婷;高校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现状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韦丽林;市场化下加强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与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时远;台湾“原住民”教育问题述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陈建樾;走向民粹化的族群政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原住民运动与原住民政策研究[J];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3 唐钧;;“原住民”权利:社会和谐的深层次问题[J];社会观察;2007年01期

4 罗伯特·W·海伯;熊耕;;加拿大城市原住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5 陈巴特尔;高霞;;民族文化自觉与国家权利介入——加拿大土著族群语言的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玉琴;;城市化进程中原住民的城市生活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7 萨宾·克拉多尔弗;曲云英;;原住民运动的跨国化及原住民中的新精英的浮现[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2年02期

8 王建民;王昊午;;原住民艺术品归还的学术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陈·巴特尔;孙伦轩;徐春阳;;“被偷走的后代”——澳大利亚原住民强制同化教育始末[J];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梁俊花;;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及现存的问题[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育刚;;清初仁和郁永河所见台湾及其原住民生活与习俗[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崇演;;台湾的原住民[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林庆元;;清政府对台湾东部原住民的教育[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4 彭谦;;全球化背景下移民和原住民权益博弈与公平机制——2012年度基地重大项目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5 灻泳f^;;莫那沷道,姲的英雄?——不同族群解媭桘影《岧德克侔蛣 》之研究[A];2013年“两岸三地五院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严永和;;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文浩;赵科科;;勿“东施效颦”——浅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原住民搬迁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叶嘉薇;;马来西亚的原住民与民族政策[A];共识(2012春刊07)[C];2012年

9 雷水圳;;台湾“原住民族电视台”对原住民族传播效果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10 连慧珠;;被驯化的猎人社会 台湾日治时期《理蕃の友》呈现的少数民族政策[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路;澳大利亚:主张原住民读普通大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林雅;“以原住民视角观察和记录社会”[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记者 曹扬;澳大利亚:原住民子女被强制与父母分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罗薇薇;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昨开幕[N];南京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小方;澳原住民语言正面临消亡危险[N];光明日报;2012年

6 姜德顺;请慎用“原住民”一词[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杨福泉(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民族传统知识的价值[N];云南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聂传清邋王尧;台湾原住民歌星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李韵邋通讯员 马晶晶;《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珍藏展》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深圳原住民家谱》:打捞深圳千年记忆[N];深圳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安娜;从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看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处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小艳;台湾原住民保留地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数字原住民网络潜水动因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丁义;从中心到边缘——论殖民化过程对加拿大原住民妇女地位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3 潘家祥;北极治理中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4 吕得恩;台湾地区原住民族自治权之理论与实务[D];复旦大学;2013年

5 俞凤;爱之灵药:《爱药》中美国原住民生存出路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艳萍;基于原住民权益的沙溪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静;多元文化视角下澳大利亚原住居民民族身份确认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浩;台湾特许学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如;近20年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银乃业;REDD项下“原住民”森林碳权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3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83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