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教学观的历史嬗变及思考
本文关键词:教师有效教学观的历史嬗变及思考
【摘要】:对有效教学的认识,经历了重视教师人格特质、注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相互联系、能力本位阶段、重视专业决策能力以及注重学科教学知识等六个历史阶段。应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师 有效教学 历史嬗变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一、有效教学观的历史嬗变从历史上来看,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1]。有效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教育关系主体,如教育家、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利益团体等,对有效教学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家对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文信,单余岱;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0期
2 ;有效教学的理念[J];教师之友;2002年05期
3 童均;;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4 王静婉;;教学理念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5 张梅珍;;启发性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6 赵翠明;;在预设与生成中领悟教学:浅论教师的教学机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7 黄梅;;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案例编写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2期
8 王效明;;教学反思的类型及其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年02期
9 李艳会;;关于教学观的一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贺清;;论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平;;新型教学观建立的途径与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学思想十问[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许磊;燕良轼;;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错误教学观的转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吴霓;;试析元代教学思想的特异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吴晓玲;刘中猛;;论教学的彻底性:一种再建构的历史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平;创新教育的教学观[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确山县盘龙镇中心校 张志国;教师要树立素质本位教学观[N];驻马店日报;2005年
3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5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汪静;促进素质教育 更新教学观念[N];汉中日报;2011年
8 李嘉骏;“现代教学技艺”再认识[N];中国教师报;2012年
9 周雄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N];湖南经济报;2003年
10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高修岭;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7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0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