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网络SNS农村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平台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性网络SNS农村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平台的构建
【摘要】:随着“农远”、“校校通”等工程建立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终身学习思潮兴起,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把个人的学习生涯由阶段性延续到整个一生;在网络通信时代中,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受时空限制。非正式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将成为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促进农村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本研究以目前发展正为迅猛的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简称SNS)为平台,搭建农村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以期找到一个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非正式学习途径,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本文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在终身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知识管理、长尾理论等理论背景下,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农村教师”、“非正式学习”和“SNS教育应用”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界定相关概念。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习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SNS使用情况等,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利用SNS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三、从技术层面讨论构建SNS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可行性,并开发了一个基于SNS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非正式学习网络平台,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平台试用,进行学习效果分析,针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对平台作进一步完善。四、通过平台的构建和使用,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为今后农村教师大规模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 非正式学习 SNS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G63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研究概述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概念界定10-12
- 1.2.1 农村中小学教师10
- 1.2.2 非正式学习10-11
- 1.2.3 社会性网络(SNS)11-1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5
- 2.1 关于“农村教师学习”的研究15-18
- 2.1.1 农村教师现状15
- 2.1.2 “教师学习”的研究15-17
- 2.1.3 “农村教师学习”的研究17-18
- 2.2 非正式学习的研究18-22
- 2.2.1 国外相关研究18-19
- 2.2.2 国内相关研究19-22
- 2.2.3 小结22
- 2.3 “SNS”应用于教育的研究22-23
- 2.3.1 国外相关研究22
- 2.3.2 国内相关研究22-23
- 2.4 相关研究述评23-25
- 第三章 理论基础25-28
- 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5
- 3.2 成人学习理论25-26
- 3.3 长尾理论26
- 3.4 个人知识管理26-28
- 第四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调查和需求分析28-45
- 4.1 调查方案设计28-29
- 4.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9-30
- 4.3 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30-37
- 4.3.1 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分析30-32
- 4.3.2 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分析32-34
- 4.3.3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分析34-37
- 4.4 农村教师学习需求分析37-41
- 4.4.1 学习态度37
- 4.4.2 学习内容需求37-39
- 4.4.3 学习方式调查39
- 4.4.4 影响因素分析39-40
- 4.4.5 学习需求总结40-41
- 4.5 使用SNS情况分析41-43
- 4.6 农村教师网络非正式学习可行性分析43-45
- 4.6.1 理论可行43-44
- 4.6.2 技术可行44
- 4.6.3 环境支持44-45
- 第五章 基于SNS的非正式学习平台的构建45-53
- 5.1 建构SNS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可行性分析45-47
- 5.1.1 SNS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可行性分析45
- 5.1.2 构建SNS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45-47
- 5.2 基于SNS的农村教师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开发47-53
- 5.2.1 平台环境搭建47-48
- 5.2.2 基于SNS的非正式学习平台模块设计48-53
- 第六章 基于SNS的非正式学习平台实施效果分析53-57
- 6.1 基于SNS的非正式学习平台的实施应用53
- 6.2 基于SNS的非正式学习平台应用效果分析53-57
- 6.2.1 后台数据统计53-55
- 6.2.2 用户效果评价55-57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7-59
- 7.1 研究结论57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57-59
- 附录 159-64
- 附录 2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齐明;;教师的非正式学习简论[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2期
2 张伟平;马培峰;;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福祥;;论教师专业发展:基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10期
4 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祁玉娟;陈梦稀;;非正式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6 玉淑美;;技术支持的非正式学习:从边缘走向中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7 何彦彬;龚萍;;高校学生网上非正式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30期
8 苏婷婷;;浅析校园BBS对非正式学习的影响——以“我爱苏大”论坛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2期
9 王迎;;非正式学习成果认定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10 张卫平;浦理娥;;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青紫馨;季娇;伍新春;;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庆宁;非正式学习更适应职业学习需求[N];惠州日报;2012年
2 冯桢文;激活组织非正式学习[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3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4 乐文;非正式学习[N];中国人事报;2005年
5 ;说给父母们的十条建议[N];抚顺日报;2007年
6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 王珠珠;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丽;英国成人非正式学习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芮;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茹;非正式学习与中小学教师成长[D];河南大学;2007年
4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新鸽;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任杰;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整合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莉娟;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刘素方;网络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沈丽;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微信的知识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张丹;非正式学习视角下微博支持英语学习的现状研究与优化策略[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8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0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