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表现为有远大而正向的生活目标,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肯定并明确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自我与他人充满爱与关怀,客观、理性对待死亡,能够积极面对和有能力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挫折。积极的生命态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冲突或行为异常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咨询、辅导等方式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的心理求助是正视自我、对生命负责、善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表现,树立积极的心理求助意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考察以往未发现有把生命态度和与心理求助结合起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现状,研究大学生生命态度和心理求助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求助意识,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建议。本文在对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生命态度量表和心理求助态度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百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桂林旅游学院七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初发放预测问卷200份,后发放正式问卷1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90份,运用EpiData3.1分析软件和SPSS 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和心理求助的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进行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态度整体均值为3.67,理想、生命自主、爱与关怀、存在感、死亡态度和生命经验六个因子的均值分别为3.43、3.56、3.84、4.12、3.10、3.98,得分均大于量表的中值3,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状态。其中,死亡态度因子分数最低,其次是理想、生命自主、爱与关怀、生命经验,存在感因子的分数最高,说明大学生较能掌握自我生命,对他人表现出爱与关怀,对自我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较为肯定,但不能理性看待死亡,较缺乏生活的奋斗目标。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生命态度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理想因子、死亡态度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生命经验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死亡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生命自主因子、死亡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生命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心理求助整体均值为3.21,心理开放程度、心理求助倾向和不在意社会污名三个因子的均值分别为2.90、3.21、3.51,得分处于中值3左右,处于中等水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求助倾向因子、不在意社会污名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不在意社会污名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求助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在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家庭经济困难、生源四个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命态度及其各因子与心理求助及心理求助倾向因子、不在意社会污名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生命态度对心理求助的解释率为20.3%,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对心理求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及相关文献,本研究从高校、大学生个人两个方面探讨提高大学生生命态度水平,增强其心理求助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对策。学校要注重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合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大学生个人要树立生命目标、培养生命自主意识,正确认识生命、理性思考死亡,学会爱与关怀他人,提高抗挫能力、接纳负性生命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态度 心理求助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前言11-13
- (一) 问题的提出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1. 理论意义12
- 2. 实践意义12-13
- 一、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文献综述13-21
- (一) 生命态度的文献综述13-16
- 1. 生命态度的概念13
- 2. 生命态度的实证研究13-15
- 3. 生命态度测量工具的研究15-16
- (二) 心理求助的文献综述16-21
- 1. 心理求助的概念16-17
- 2. 心理求助的研究现状17-19
- 3. 心理求助的测量工具的研究19-21
- 二、研究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1-23
- (一) 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21
- (二)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1-22
- (三) 顺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发展要求22
- (四) 开辟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22-23
- 三、研究设计23-27
- (一) 研究主题与假设23
- 1. 研究主题23
- 2. 研究假设23
- (二) 研究过程23
- (三) 研究对象23-24
- (四) 研究方法24-25
- (五) 研究工具25-27
- 1. 生命态度量表25-26
- 2. 心理求助量表26-27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27-39
- (一)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结果与分析27
- (二)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27-32
- 1.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27
- 2.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27-28
- 3.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28
- 4.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上的差异分析28-29
- 5.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29
- 6.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29-30
- 7.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分析30-31
- 8.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生源上的差异分析31-32
- (三) 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结果与分析32
- (四)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2-36
- 1.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32
- 2.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32-33
- 3.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33
- 4.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上的差异分析33
- 5.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33-34
- 6.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34-35
- 7.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分析35-36
- 8.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生源上的差异分析36
- (五) 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36-37
- (六) 大学生生命态度对心理求助的回归分析37-39
- 1. 大学生生命态度对心理求助的一元回归分析37
- 2. 大学生生命态度各因子对心理求助及其各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37-39
- 五、综合讨论39-45
- (一)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总体讨论39
- (二)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讨论39-41
- 1.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性别上的讨论39
- 2.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讨论39
- 3.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讨论39-40
- 4.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上的讨论40
- 5.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学历上的讨论40
- 6.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年级上的讨论40
- 7.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专业类别上的讨论40-41
- 8. 大学生生命态度在生源上的讨论41
- (三) 大学生心理求助的总体讨论41-42
- (四)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讨论42-44
- 1.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性别上的讨论42
- 2.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讨论42
- 3.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讨论42
- 4.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上的讨论42-43
- 5.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学历上的讨论43
- 6.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年级上的讨论43
- 7.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专业类别上的讨论43
- 8. 大学生心理求助在生源上的讨论43-44
- (五) 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关系讨论44-45
- 六、结论和对策45-49
- (一) 研究结论45
- (二) 教育对策45-49
- 1. 学校教育45-47
- 2. 大学生个人层面47-49
- 七、本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49-50
- (一) 本研究的不足49
- (二) 今后的研究方向49-50
- 注释50-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60-62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现况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14期
2 杨红星;;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J];教育评论;2014年09期
3 顾秋雨;王建芬;高金红;诸志萍;王建明;崔焱;;大学生生命态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年24期
4 朱利娜;;流动儿童生命态度特征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23期
5 朱利娜;;流动儿童生命态度特征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8期
6 刘晓红;;自恋与自贱交织——“90后”青少年生命态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7 廖清胜;;人格的道德生命因子和道德生命态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吴志霞;陈菊萍;钱亚钰;吴文瑛;;护理本科女生生命态度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8期
9 郝红英;;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研究[J];阴山学刊;2013年06期
10 于丹;;孩子们给了我修复生命的力量[J];阅读与鉴赏(高中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瑾;佐斌;;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基于内隐的生命态度与攻击线索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魏瑾;佐斌;;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基于内隐的生命态度与攻击线索的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素丽;李杰;马海军;;生命教育活动对技校生生命态度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莉;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俨辉;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许瑜甄;台湾地区幼儿生命态度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陶丽;第三空间下青少年自我认同及与生命态度关联性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银;关于大班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1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