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摘要】:微课程因其表现时长的有限性、应用情境的多样化、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较之传统课程,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有着更高的要求。从ARCS模型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出发,探讨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界面三大维度的设计要点。研究认为优质的微课程应该学习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精致、表现形式适切、支持学习者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整合,具体表现为:(1)微课程目标设计应突出目标的"明晰性"与"关联性"设计;(2)微课程内容设计应强调内容的"构成设计"与"表现形式设计";(3)微课程界面设计应关注界面的"布局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期望以ARCS模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微课程,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目标、内容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维持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促进学习迁移。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微课程 ARCS 学习动机 设计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境脉感知的虚拟实践社区知识服务模型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M53095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可汗学院、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微课程作为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内容层面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开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基于对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以及同一时间注意范围有限性的认识,微课程提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蓉;李元平;;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元玲;;ARCS动机模型对二语学习动机的激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林琳;;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曹瑞;阴国恩;;简单结构刺激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姚远峰;潘沛沛;;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成人学习动机策略初探[J];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5 毕政;;注意理论对双语教学的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6 罗刚;网络课件的ARCS策略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7 李金花;陈谦明;彭豪;钱扬义;钟映雪;叶静怡;;高中生对3种版本化学新教材的评价与比较研究——以“电解”内容为例[J];化学教育;2010年05期
8 杨天天;;动机理论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3年10期
9 唐章蔚;;农村教师移动半松散型区域教研模式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10 任月萍;王新华;李秀芬;;面向90后大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J];大众科技;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雅如;徐展;;同时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吴琳;杨慧慧;;心理知觉与旅游决策研究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舒明磊;刘云翔;陈颖;;引入ARCS模型思想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海波;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瑞;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宗胜;基于注意力的证券投资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6 段沫;基于需求分析的任务型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伟;基于规则和相似性的分类过程在复杂视知觉分类任务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幸娟;返回抑制时程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波;选择性心理价值的传播哲学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来奇;网络课程中学习激励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东;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线索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耿晓坤;视觉和听觉空间线索对小学生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雅如;同时的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沈颖;支持探究学习的教育游戏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敬爽;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许雯绯;职校学生英语课堂注意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益清;互动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静;神游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李逢庆;郑旭东;谢阳斌;杨满福;徐們;;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2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张丽霞,张立新;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内容分析和组织的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6 吴永和;余云涛;祝智庭;;电子课本国际标准提案[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3年03期
7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6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5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