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中国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摘要】: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是当前国内外远程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从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的优质资源共享理念,到现今世界各国不断推陈出新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以及MOOC的兴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经历了十年的蓬勃发展。本研究选取OER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研究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江苏开放大学;
【关键词】: 开放教育资源 引文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青年课题“基于情景的信息化学习实验研究:重构开放教育资源文本链接形式”(课题编号:CCA120110)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作为扩大高等教育参与程度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如火如荼地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创的“开放课件(OCW)”计划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21个国家超过250所教育机构开始实施OER项目。[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媛媛;朱庆华;;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2 魏顺平;;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应用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3期
3 宋歌;;网络分析方法在引文分析中的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04期
4 王美静;;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德娟;;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万怀宇;林友芳;黄厚宽;;社会网络中的链接稳定性预测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魏顺平;;2010年度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研究进展调查与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荣恒;章晖;邹华;;面向SNS用户访问行为的Web缓存预测替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钱振华;;国内科技哲学领域合著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宗刚;孙玮;;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王发明;刘传庚;;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8 窦影;;关系网络与农村借贷——以黑龙江省Q村的实证调查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党亚茹;;基于SSCI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合著分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勇;张科;周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论坛舆论管理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赵耀;沈洪洲;宗乾进;袁勤俭;;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信息传播研究——以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江倩苗;赵燕平;;基于电子邮件分析的企业员工网络监测模型[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郑俊;王少平;曹俊;;卡伦堡工业共生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钟钢;曹俊;曹丽君;王少平;;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施杨;李南;;知识主体中心性对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东泉;魏登宇;卢金河;;社会网络分析在规划管理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洋涛;李川;许超;雷晓;徐洪宇;唐常杰;杨宁;;空间评分:基于PageRank的信息网络可视化中节点重要性度量[A];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C];2012年
10 廉同辉;;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特征研究——以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4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鹏耀;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葛笑春;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协同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s
本文编号:87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7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