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0:12

  本文关键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


【摘要】:家庭学校这一个教育领域的概念对我国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一个描述方式。国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多,大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其成因、历史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在实践问题上讨论甚少。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家庭学校在弥补整个中国公共学校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肯定家庭学校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在中国推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从理论意义上讲,本文丰富了国内关于家庭学校这种新兴教育方式的研究。从实际意义上讲,本文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家庭学校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教育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另外,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以实际数据和案例,分析了我国施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本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参考美国家庭学校发展的优缺点,以认可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我国可推行为前提,对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些构想,比如建议制定推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法律法规;推荐选择适合我国发展的折中型家庭学校类型;建议使用以经典教学法为主,梅森教学法和单元教学法为辅的家庭学校教学方法;建议制定学员和家长的阶段性测试,测试结果分级考评,并有相应处理办法;提出具体帮助学员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案;提出学员成人后参加社会工作的衔接方案等等。
【关键词】:美国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背景10-11
  • 1.1.2 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6-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6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18-21
  • 2.1 学校教育18
  • 2.2 家庭教育18
  • 2.3 家庭学校18-20
  • 2.3.1 定义18-19
  • 2.3.2 基本特征19
  • 2.3.3 相关概念说明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我国推行“家庭学校”的必要性分析21-29
  • 3.1 美国需要“家庭学校”的原因21-22
  • 3.2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成效22-24
  • 3.2.1 学习成绩优秀22-23
  • 3.2.2 道德品质良好23
  • 3.2.3 毕业去向理想23-24
  • 3.2.4 社会化状况良好24
  • 3.3 中国需要“家庭学校”的原因24-28
  • 3.3.1 教育公平的实现24-25
  • 3.3.2 多元智能的开发25-26
  • 3.3.3 家长应主动承担对孩子的教育责任26-27
  • 3.3.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7-28
  • 3.3.5 其它诸多原因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我国推行“家庭学校”的可行性分析29-41
  • 4.1 法理可行29-33
  • 4.1.1 案例分析29-30
  • 4.1.2 法律分析30-33
  • 4.2 经济条件可行33-36
  • 4.3 家长素质可行36-38
  • 4.4 网络资源发达38
  • 4.5 社会意识接受38-39
  • 4.6 本章小结39-41
  • 第5章 我国推行“家庭学校”的方案构想41-57
  • 5.1 完善法律法规42
  • 5.2 推行“折中型”家庭学校类别42-43
  • 5.3 申请程序及相关文件建议43-45
  • 5.4 教师资格审核45
  • 5.5 教材资源审核45-46
  • 5.6 教学方法培训46-52
  • 5.6.1 夏洛特·梅森教学法(The Charlotte Mason Method)46-48
  • 5.6.2 经典教学法(CLASSICAL EDUCATION)48-49
  • 5.6.3 非学校化方法(The Unschooling Method)49
  • 5.6.4 折中式教育方法(The Eclectic Style)49
  • 5.6.5 延迟学习法(The Delayed Academic Method)49-50
  • 5.6.6 单元教学法 (The Unit Study Approach)50-52
  • 5.7 学员社会化课程要求52-54
  • 5.7.1 美国家庭学校学员社会化的培养优势52-54
  • 5.7.2 对中国孩子的社会化课程要求54
  • 5.8 阶段性考核标准54-55
  • 5.8.1 对孩子的测试方案54-55
  • 5.8.2 对家长的测试方案55
  • 5.9 学员结业后与社会工作衔接方案55-56
  • 5.10 本章小结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学校教育的产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2 李冬梅;网络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袁炳飞;学校教育信任及其建设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4 林若红;生命教育——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J];中国发展;2003年03期

5 周静,司继伟;智慧培养:学校教育的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康兔英;浅析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广少奎;论网络文化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8 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J];人民教育;2004年21期

9 华桦;反思学校教育的角色化[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10 熊联超;;学校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心态?[J];中小学管理;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华;学校教育创新的难为与必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琴;教育不可划“墙”而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学刊学术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培训教育学术研究部主任 马成杰;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赖配根;学校教育要有大情怀[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上海市特级校长 特级教师 金哲民;学校教育不容忽视家长资源[N];东方城乡报;2014年

6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萍;将校训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年

7 徐田金;家长期待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距离[N];济宁日报;2014年

8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9 白建光;学校教育必须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浙江省宁波市老庙小学 罗树庚;学校教育能否摆脱家长的不当干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贺婧;生命视域中学校教育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晏云婷;郑州市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杨丽;初中生课外实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东;瑶山白裤瑶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杨玲玲;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玉金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曾芝容;小学生秽语现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范莹;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与难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韦尉;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1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81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