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04 20:07

  本文关键词: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MOOC 混合式教学 PBL 数据挖掘


【摘要】:在MOOC浪潮冲击中国之际,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始进行MOOC本土化尝试。同济大学物理学院普通物理课程老师借助国内MOOC(智慧树)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班在实践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分别阐述了混合教学模式试点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具体实现流程。并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班实践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与没有进行MOOC教学模式的普通班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之处;思考和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怎样有利于学生在MOOC平台中持久有效学习给出相应建议,为今后开展从SPOC到MOOC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MOOC 混合式教学 PBL 数据挖掘
【分类号】:G434;O4-4
【正文快照】: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正在改变着实体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适合于当今网络化的学习潮流。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模式将产生巨大的改变,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线观看视频,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和平;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在南京举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2 徐越;;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22期

3 胡凯飞;;承上启下的盛会——第二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侧记[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1期

4 李海;熊万杰;旷卫民;;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2期

5 李瑞洁;高桦;王玲;;多渠道挖掘大学物理课程资源[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03期

6 禹劲草;;开放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7年12期

7 刘风勤;;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大学物理课程观念的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8 ;第三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1期

9 陈惠敏;安玲;马廷钧;;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第四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J];大学物理;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仙华;吴王杰;武文远;蒋敏;王晓;;树立精品意识 构建现代化大学物理课程体系[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铁山;;面向二十一世纪——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彬;;大学物理课程网上答疑的探索与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军;;如何充分利用电子教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宁生;吴天刚;;在工科院校中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葛国勤;颜莉;;关于大学物理课程中量子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思考[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黄蔚;重在培养科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高理;匠心独运 润物无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高建华;送给孩子一件最好的礼物[N];山西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丽;大学物理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传新;论建立开放的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沈健;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春莉;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刘国松;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课程实施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云东;大学物理课程智能CAI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娟;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研究与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2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72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