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入学适应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入学适应的关系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以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探索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入学适应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弹性能够预测大学生的入学适应状况。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心理弹性 入学适应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D0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20141303)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入学适应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报告了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与人们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密切(Winnie,2005;蔡颖,2010)[1-2]。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也称心理压力,本研究指个体自知正处于重要但困难应对的环境时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波;方明;;农科类贫困大学生的压力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田宝伟;郑日昌;吴九君;;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形容词量表的编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恋;葛喜平;;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5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孙瑞琛;刘文婧;贾晓明;;“5.12”汶川地震后抗逆力的个案研究——来自精神分析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邓雷;孙海艳;颜军;;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孙东喜;;大学生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研究[J];才智;2011年08期
9 谢彦彦;;寓教于寓 创建教学新“细胞”——浙江财经学院营造学习型公寓的探索[J];才智;2011年08期
10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许燕;王斐;潘益中;;婚恋弹性概念重构及作用初探[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高兰;郭汉军;;应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刘得格;时勘;孙海法;龚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对危机事件的抗逆力模型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阳毅;贺莉君;;企业员工复原力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杨荣华;刘英;王盼盼;邱佩钰;戴家隽;;大学生成长水平量表的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毛志宏;郭娓娓;;陕西高校连续五年新生心理应激状况分析[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冯展涛;;对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立;员工工作友情、心理资本与建言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玲;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沈晔;知识型员工职业韧性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徐家华;大学生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3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6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7 郑剑虹,黄希庭;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8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9 于肖楠,张建新;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10 张向葵,于肖楠;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5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6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7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8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9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8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