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假装游戏现况研究及对之开发和利用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7-04-17 14:16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假装游戏现况研究及对之开发和利用的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游戏是幼儿教育领域中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课题。由于游戏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整体教育的有力手段,幼儿园教育理所当然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假装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一种自由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假装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多,而在我国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幼儿园这一特殊场域下的假装游戏的现况进行有针对性研究更是少见。 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假装游戏理论演绎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浙江金华的不同级别的多所幼儿园假装游戏的现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两个维度,即幼儿教师的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结果表明,目前幼儿园假装游戏的现况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对假装游戏的观念与实际操作行为的不一致。从纵向看,观念层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对假装游戏的价值认同较高但不能清楚地理解其概念;教师对幼儿假装游戏的态度方面,包括关注度、对“性别不适宜性行为”的态度、参与的态度、参与和组织假装游戏的频度等均有较高百分比,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假装游戏中的师幼关系等。行为层面表现在: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组织与实施假装游戏时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控制程度较高,以“教师中心”;在非教学活动中要么指导不适切,要么就放任自流;在师幼共同参与的假装游戏时针对性不强;对幼儿假装游戏的评价以“像”与“不像”等的结果性评价为主,评价单一化;环境的创设主要围绕教学服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均不够理想。从横向看,不同级别幼儿园、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职务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假装游戏在观念和行为实践层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客观因素分析,首先是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次是受“行政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取向与评价标准问题的影响;从主观因素分析,有幼儿园自身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原因。 文章从观念层面与行为层面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并结合对重庆市北碚区某幼儿园的实地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对假装游戏作为一种游戏资源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构想:幼儿教师首先从观念层面上尊重幼儿假装游戏的权利;把自由、创造等的游戏精神迁移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正确认识假装游戏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让教学“自由”并充满人文关怀;正确认识与处理假装游戏中的主题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把假装游戏作为一种“游戏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其次应从行为上遵从师幼共同生成合适的假装游戏主题,提高教师灵活指导、隐性指导假装游戏的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假装游戏环境,包括自由宽敞物质环境以及让幼儿能大胆、自由地开展假装游戏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幼儿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纪录和指导等路径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素养,努力使自己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达到一致;提高教师对假装游戏的评价能力,在参与和反思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假装游戏 自由 理解 尊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13.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27
- 一、研究缘起9-12
- (一) 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关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9
- (二) 时代的呼唤:幼儿的“整体教育”9-11
- (三)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游戏与教学的优化与整合11
- (四) 个人研究旨趣11-12
- 二、研究现状12-22
- (一) 国外研究12-18
- (二) 国内研究18-22
- 三、研究的意义22-24
- (一) 理论意义22-23
- (二) 实践意义23-24
- 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24-27
- (一) 研究的主要方法24-25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25-27
- 第一部分 幼儿假装游戏概述27-39
- 一、幼儿假装游戏的含义、特点、及类型27-31
- (一) 假装游戏的含义27-28
- (二) 假装游戏的特点28-29
- (三) 区别与假装游戏相关的几个概念29-31
- 二、从“四维视野”看幼儿假装游戏的形成和发展31-34
- (一) 心理学视野31-33
- (二) 文化视野33
- (三) 社会学视野33-34
- (四) 教育学视野34
- 三、假装游戏价值何在?34-39
- (一) 对幼儿智力的发展35-36
- (二) 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36
- (三) 对幼儿的情绪的作用36-39
- 第二部分 幼儿园假装游戏的现况、问题及原因探析39-77
- 一、调查目的、问卷编制及调查实施情况说明39-40
- 二、幼儿教师对假装游戏的观念层面的现况40-51
- (一) 对假装游戏的概念理解、价值认同情况40-43
- (二) 对幼儿假装游戏的态度43-49
- (三) 对假装游戏中的师幼关系的认识与理解49-50
- (四) 小结与分析50-51
- 三、从幼儿教师的行为实践层面考查幼儿园假装游戏的现况51-71
- (一) “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场域下的幼儿假装游戏51-60
- (二) “非教学活动”场域下的幼儿假装游戏60-63
- (三) 教师对幼儿假装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63-68
- (四) 从“家园合作”的生态系统审视假装游戏的现况68-71
- 四、原因探析71-77
- (一) 宏观层面: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71-72
- (二) 中观层面:社会所要求的评价取向与标准的影响72
- (三) 微观层面:幼儿园自身建设方面的影响72-73
- (四) 教师个人方面: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局限73-77
- 第三部分 对幼儿园假装游戏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构想77-89
- 一、作为一种“游戏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77-79
- (一) 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其创造“游戏资源”77-78
- (二) 整合假装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使其共融与和谐78
- (三) 整合假装游戏“本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促进教育教学更有意义78-79
- (四) 路径:从假装游戏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79
- 二、“自由的游戏精神”之迁移79-82
- (一) 超越幼儿教育的“功利性”79-80
- (二) “游”:教学的最高境界80-81
- (三) 以游戏精神重建师幼关系81-82
- 三、创设一个“发展适宜性”的假装游戏环境82-85
- (一) 物质环境建设方面82-83
- (二) 心理环境创设方面83-84
- (三) 幼儿园文化的重建84-85
- 四、学习、反思、纪录、指导: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径85-89
- (一) 加强游戏理论学习85
- (二) 观察与反思的结合85-86
- (三) 纪录:有效工具86
- (四) 对假装游戏进行“适切性指导”86-87
- (五) 家园合作:整合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87-89
- 结束语89-91
- 参考文献91-99
- 一、国内部分91-94
- 二、国外部分94-99
- 附录99-105
- 后记10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芳;;从“Play”到“Play”——由儿童假装游戏看儿童的戏剧天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2 黄薇;吴剑锋;;发展多元智能的儿童户外游乐设施创新设计探究[J];装饰;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春茂;重庆市乡镇中心园教学游戏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员春蕊;假装游戏情境中4岁幼儿心理理论运用的类型与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雪;玩具结构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故事讲述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秀灵;角色游戏中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和教师介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郭亚珊;社会科学化下民间儿童游戏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7 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萨日娜;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假装游戏现况研究及对之开发和利用的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1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