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幼儿的交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4:00
本文关键词:混龄班幼儿的交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伴关系是幼儿阶段除亲子关系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父母是不能取代同伴的。朋友作为“特殊”同伴对幼儿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国内外也已经证明,交朋友对于幼儿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仍然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来分班,这使得幼儿的交友对象比较单一。随着国外混龄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混龄教育形式,尤其像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形式,它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编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和学习,这种连续性混龄班使幼儿既可以与同龄幼儿交友,也有与异龄交友的机会,这提供了更有利于幼儿交友的自然生态环境。查阅文献也发现,我国学者注意到了混龄教育的价值,也对于混龄教育背景下的同伴关系关注比较多,但可能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间断性混龄”的组织形式较多,以致于对于幼儿的交友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这种连续性混龄班常态下的幼儿交友的质性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在借鉴人种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成都市某幼儿园的一个连续性混龄班作为研究个案,根据以往关于学龄儿童的交友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维度,深入班级进行观察,以质性研究为主,辅助量化手段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好朋友限定提名法结合老师确认的情况下描述和分析了该混龄班的交朋友关系现状,让人们看到了混龄班的整体交友关系;然后根据交友现状,选择互选为朋友的幼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观察,并辅助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对混龄班幼儿交友的原因、行为类型和交友过程中的冲突这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中的交友原因和行为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针对同龄和异龄幼儿交友出现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也呈现了幼儿交友中的一些特殊案例,从而让人们更具体地了解幼儿的交友。通过以上研究展现了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交友的“原貌”,研究结果发现: 1.混龄班幼儿交友关系呈现普遍性、集中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的特点,尤其是同龄和异龄交友存在较大差异; 2.外貌、个性、幼儿的“友善”表现、空间距离和玩伴因素是幼儿交友的主要原因,同龄和异龄幼儿的交友原因上有一些共同性; 3.混龄班幼儿交友的行为类型主要包括物质分享型、精神分享和安慰型、共同活动型、互相关注和模仿型、互相帮助型这几种,其中同龄和异龄的交友行为有各自的独特性; 4.混龄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类型涉及到空间位置的争抢、玩具材料的争夺、工作成果的破坏和行为不当而引起,冲突情形分分合合、反复曲折,而且异龄朋友的冲突相对本班同龄幼儿来说较少出现,朋友之间的冲突似乎比非朋友之间更容易解决。 最后,研究者针对研究结果并结合观察中的一些深切感受总结了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并基于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混龄班幼儿交友尤其是异龄幼儿交友的建议,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龄班 交友 原因 行为类型 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0-11
- 1.3 研究意义11-13
- 1.3.1 理论意义11-12
- 1.3.2 实践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18
- 2.1 概念界定13
- 2.1.1 混龄教育或混龄班13
- 2.1.2 交友的相关概念13
- 2.2 文献综述13-17
- 2.2.1 对混龄教育的关注13-14
- 2.2.2 混龄教育与幼儿的互动14-15
- 2.2.3 关于交友的研究15-17
-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17-18
- 3 研究设计18-25
- 3.1 研究方法的确立18
-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18-20
- 3.2.1 个案选择18-19
- 3.2.2 介绍研究对象19-20
- 3.3 研究过程20-24
- 3.3.1 进入现场20
- 3.3.2 资料收集20-22
- 3.3.3 资料整理和分析22-24
- 3.4 研究的效度和伦理问题24-25
- 3.4.1 研究的效度24
- 3.4.2 研究的伦理问题24-25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25-46
- 4.1 混龄班幼儿交友的现状25-30
- 4.1.1 本班交友的整体分布状况25-26
- 4.1.2 同龄和异龄交友的具体描述和比较分析26-30
- 4.1.3 结论30
- 4.2 混龄班幼儿交友的原因30-34
- 4.2.1 选择朋友的主要原因30-33
- 4.2.2 “特殊”个案分析33-34
- 4.2.3 总结34
- 4.3 混龄班幼儿交友的行为类型34-39
- 4.3.1 物质分享型34-36
- 4.3.2 精神分享和安慰型36
- 4.3.3 共同活动型36-37
- 4.3.4 互相关注和模仿型37-38
- 4.3.5 互相帮助型38
- 4.3.6 总结38-39
- 4.4 混龄班幼儿交友的冲突39-46
- 4.4.1 交友冲突的整体结果39-40
- 4.4.2 冲突的类型40-43
- 4.4.3 冲突的情形43-44
- 4.4.4 总结44-46
- 5 讨论与建议46-53
- 5.1 讨论46-50
- 5.1.1 幼儿交友现状呈现多元化,有现实意义46
- 5.1.2 活动中的“分龄”组织影响着异龄幼儿交友的年龄组合46-47
- 5.1.3 同龄和异龄幼儿对朋友选择的认知上具有相似性,“玩伴”起关键作用47
- 5.1.4 幼儿交友的行为方式是双向或交互的,不是单向的行为47-48
- 5.1.5 “冲突”并不意味着朋友关系的结束,是幼儿的一种经验48
- 5.1.6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交友的重要“媒介”48-50
- 5.2 建议50-53
- 5.2.1 混龄形式幼儿园——多元化环境的提供者50
- 5.2.2 教师——幼儿交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50-51
- 5.2.3 家长——幼儿交友的支持者和中介51-53
- 6 研究反思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58
- 致谢58-60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2 郑欣;田野调查与现场进入——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教育;2007年30期
4 张更立;沈静;;幼儿混龄交往的社会性教育功能分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年02期
5 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6 张更立;;异龄同伴交往:改善社交障碍儿童的一种有效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7 程彩玲;;幼儿园3-6岁连续混龄教育的组织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8 颜洁,庞丽娟;论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9 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10 武建芬;陈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混龄班幼儿的交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4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