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文化适应模式、自尊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2:04
本文关键词: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文化适应模式、自尊关系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的理论进行查阅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对其文化认同与自尊、文化适应在文化认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穗维吾尔族文化认同包括本族文化认同和汉文化认同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问卷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支持文化认同的二因素模型。 (2)信度与效度检验表明,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具有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年级,在广州居住时间、父亲文化程度、汉族朋友数以及社区人民族五个变量上存在差异,在性别、母亲文化程度两个变量上不存在差异。 (4)在穗维吾尔族文化适应模式包括整合、同化和分离三个维度,问卷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信度与效度检验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5)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对自尊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对自尊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双文化认同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双文化认同的情况下对个体自尊的影响越积极。只对汉文化认同的个体其自尊水平高于只对本族文化认同的个体。 (6)在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中,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分别对不同的文化适应模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整体而言,本族文化认同对整合及分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认同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汉文化认同对整合及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分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7)在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中,文化适应模式在文化认同对自尊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但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通过不同的文化适应模式对自尊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整体而言,在本族文化认同对自尊的影响过程中,整合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分离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在汉文化认同对自尊的影响过程中,整合、分离均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认同 文化适应 自尊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30
- 1.1 文化认同及其研究14-19
- 1.1.1 文化14-15
- 1.1.2 认同15-18
- 1.1.3 文化认同18-19
- 1.2 文化适应及其研究19-25
- 1.2.1 适应与文化适应19-20
- 1.2.2 文化适应的阶段20-23
- 1.2.3 文化适应的模式23-25
- 1.3 自尊及其研究25-28
- 1.3.1 自尊的概念25-26
- 1.3.2 自尊的结构26-27
- 1.3.3 自尊27-28
- 1.4 文化认同与自尊的关系28-29
-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29-30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设计30-36
- 2.1 研究目的30
- 2.2 研究意义30-31
- 2.2.1 理论意义30
- 2.2.2 现实意义30-31
- 2.3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假设31-32
- 2.3.1 研究的总体思路31
- 2.3.2 研究内容和假设31-32
- 2.4 研究方法32-34
- 2.4.1 研究对象32-33
- 2.4.2 测量工具33-34
- 2.4.3 数据统计方法34
- 2.5 研究的进程与思路34-36
- 第三章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维度研究36-50
- 3.1 开放式问卷36-38
- 3.2 访谈38-39
- 3.3 问卷编制39
- 3.4 项目分析39-40
- 3.5 探索性因素分析40-43
- 3.6 信度分析43-44
- 3.7 效度分析44-45
- 3.8 正式问卷的施测45
- 3.8.1 研究问卷45
- 3.8.2 研究被试45
- 3.9 验证性因素分析45-50
- 第四章 文化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50-56
- 4.1 文化认同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50-51
- 4.2 文化认同在在广州生活年数变量上的差异51-52
- 4.3 文化认同在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上的差异52-53
- 4.4 文化认同在汉族朋友数量变量上的差异53-54
- 4.5 文化认同在社区人民族变量上的差异54-56
- 第五章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56-65
- 5.1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56-60
- 5.1.1 文化适应初试问卷的编制56
- 5.1.2 项目分析56-57
- 5.1.3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的探索性因素分析57-58
- 5.1.4 文化适应模式的验证性因素分析58-60
- 5.1.5 文化适应模式的信效度分析60
- 5.2 文化适应模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60-65
- 5.2.1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汉族朋友数量变量上的差异60-62
- 5.2.2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社区人民族变量上的差异62-63
- 5.2.3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63-64
- 5.2.4 在穗维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在在广州年数变量上的差异64-65
- 第六章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和自尊关系的研究65-70
- 6.1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与自尊的关系65
- 6.2 本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对自尊的作用及其比较65-67
- 6.3 文化适应模式在文化认同影响自尊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检验67-70
- 6.3.1 文化适应模式在本族文化认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67-68
- 6.3.2 文化适应模式在汉文化认同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68-70
-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70-77
- 7.1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分析70-71
- 7.2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71-72
- 7.3 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模式和外显自尊的关系研究72-75
- 7.3.1 在穗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模式问卷的修订72-73
- 7.3.2 文化认同与自尊的关系73
- 7.3.3 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模式的关系73-74
- 7.3.4 文化认同对自尊的作用机制——文化适应模式的中介效应分析74-75
- 7.4 主要结论75-76
- 7.5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设想76-77
- 7.5.1 研究不足76
- 7.5.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附录81-86
- 附录1 文化认同开放式调查问卷81-82
- 附录2 文化认同预测问卷(节选)82-83
- 附录3 文化认同问卷(节选)83-84
- 附录4 文化适应模式问卷(节选)84-85
- 附录5 自尊问卷(节选)85-8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继红;;自尊研究述评[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3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4 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蕾;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雅琼;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4 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5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