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现状及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现状及关系研究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班级管理及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等辅导咨询的重要主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校辅导员职业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服务性、直接性、繁琐性、复杂性及基层性等特征。为了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者们不仅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做了大量的探讨,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据现有调查表明,大部分辅导员认为承担的责任太多,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等特征让辅导员有点疲惫不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现象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影响到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探讨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问题,对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对高校教师、公职人员、服务性等行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息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是,对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研究,尤其是二者关系的研究很少。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个人自我能力与外在环境的要求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状态,并造成个体身心状态脱离正常功能而引起主观不愉快感觉的心理反应;工作倦怠则指个体在不能顺利适应工作的情况下,长期地、高负荷地处于各种相关事务中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本研究首先对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二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前人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量表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量表;以杭州市高校辅导员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借助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差异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1)工作压力包括工作负荷、工作乐趣、学校管理与评价、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及个人成长与发展六个维度;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专业效能感降低三个维度。 (2)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总体上较大。最大的压力来自工作负荷和学校管理与评价。另外,工作条件和自身成长和发展需要也是潜在的压力来源。 (3)超过一半的辅导员感觉到工作倦怠,主要体现在情绪衰竭上,在工作怠慢和专业效能感降低两个维度上没有体现。 (4)年龄在工作压力总体状况及工作乐趣、学校管理与评价和工作条件维度上有显著差异,30岁以上的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于30岁以下的辅导员:工作压力各维度在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个人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5)工作倦怠维度中的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上的辅导员情绪衰竭、工作怠慢状况较30岁以下的辅导员严重。工作倦怠各维度在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个人变量上差异性不显著。 (6)总体上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显著相关,工作压力的各维度与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显著相关;工作乐趣、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与专业效能感降低显著相关。 (7)回归分析得出,工作压力各维度中,工作负荷、个人成长与发展是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针对本研究的结论,文中从高校管理和辅导员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缓解工作倦怠,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压力 工作倦怠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3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2
- 1.4 论文的创新点12-13
- 2 研究综述13-22
- 2.1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13-17
- 2.1.1 工作压力的概念13
- 2.1.2 工作压力源13-14
- 2.1.3 工作压力测量工具14-17
- 2.1.4 辅导员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17
- 2.2 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17-21
- 2.2.1 工作倦怠的概念17-18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因素18-19
- 2.2.3 工作倦怠测量工具19-20
- 2.2.4 辅导员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20-21
- 2.3 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21-22
- 3 研究设计22-28
- 3.1 研究方法22-23
- 3.2 研究思路23-24
- 3.3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24
- 3.3.1 工作压力操作性定义24
- 3.3.2 工作倦怠操作性定义24
- 3.3.3 个人变量操作性定义24
- 3.4 研究假设24
- 3.5 问卷24-25
- 3.5.1 个人信息24
- 3.5.2 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状况量表24-25
- 3.5.3 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量表25
- 3.6 问卷计分方式25
- 3.7 研究对象25
- 3.8 数据分析方法25-26
- 3.9 问卷检测26-28
- 3.9.1 问卷预测26
- 3.9.2 问卷检验26-28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28-39
- 4.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28-29
- 4.2 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分析29-34
- 4.2.1 辅导员工作压力状况分析29-33
- 4.2.2 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分析33-34
- 4.3 个人变量在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34-37
- 4.3.1 个人变量在工作压力上的差异性分析34-36
- 4.3.2 个人变量在工作倦怠上的差异性分析36-37
- 4.4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37-39
- 4.4.1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37-38
- 4.4.2 工作倦怠的预测变量分析38-39
- 5 结论及建议39-42
- 5.1 结论39
- 5.2 建议39-41
- 5.2.1 对高校管理部分的建议40
- 5.2.2 对高校辅导员本人的建议40-41
- 5.3 不足41
- 5.4 研究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1: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调查问卷46-48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论工作压力与自我调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余善法;国外职业紧张测试工具简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年02期
3 王国春;汪金;徐华;;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感的关系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舒晓兵,廖建桥;工作压力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国外有关工作压力的理论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周定;赵美兰;;教师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6 郭靖,刘俊;《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压力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7 孟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8 刘跃宁;;当今高等教育现状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张澜;史光达;仇梦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其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10 邓洪波;王建林;;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秀芳;牟永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俊杰;苏州地区警察心理压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谢军;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初步编制及其结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海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牟永念;高校辅导员知觉到的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守君;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编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新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芮丽华;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谌喜兵;重庆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5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