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教育技术的研究视野和实践领地不断拓展,已从以往的小教育(学校教育)迈向大教育(信息化教育服务)阶段,社会越来越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并能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自觉运用于各种情境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针对社会需求,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利用文献和访谈法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行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的研究问题,进而构建了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的理论模型,并对课外拓展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以给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文章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标、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部分:界定了几个相关的概念并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模型构建部分:对现阶段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强化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迫切性;因课内实践教学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从而引出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实施课外拓展训练。然后对课外拓展的可行性、课外拓展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外拓展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体系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课外拓展进行理论模型构建,重点介绍和阐释了课外拓展模型以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章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案例研究部分:基于课外拓展模型,构建了相关课外拓展平台,重点选取两个课外拓展平台进行案例研究,并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与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明确以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 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57;G65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4 研究方法13
- 1.4.1 文献研究法13
- 1.4.2 访淡法13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13-14
- 1.5.1. 研究内容13
- 1.5.2. 论文结构13-14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4-20
- 2.1 概念界定14-17
- 2.1.1 实践14
- 2.1.2 实践能力14-16
- 2.1.3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能力16
- 2.1.4 课外拓展16-17
- 2.2 理论基础17-20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7-18
- 2.2.2 缄默知识18-20
- 第3章 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模型构建20-41
- 3.1 开展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的原因20-24
- 3.1.1 社会需求20-22
- 3.1.2 就业压力的增加22-24
- 3.2 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24-26
- 3.2.1 人才培养定位单一24
- 3.2.2 课程体系设置相对滞后24-25
- 3.2.3 实践教学比较薄弱25
- 3.2.4 课内教学时间短、任务重25-26
- 3.3 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的可行性分析26-29
- 3.3.1 个体差异26-27
- 3.3.2 环境条件27
- 3.3.3 时间保障27-29
- 3.4 课外拓展与课内实践的关系29-30
- 3.4.1 自成体系29
- 3.4.2 相互补充29-30
- 3.5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30-34
- 3.5.1 国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要求30-31
- 3.5.2 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31-33
- 3.5.3 本研究制订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33-34
- 3.6 课外拓展理论模型的构建34-38
- 3.6.1 课外拓展模型构建标准与原则34-35
- 3.6.2 课外拓展理论模型35-38
- 3.7 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方式及实施流程38-41
- 3.7.1 方式38-39
- 3.7.2 实施流程39-41
- 第4章 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案例研究41-53
- 4.1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概述41-42
- 4.2 创新工作室42-48
- 4.2.1 创新工作室平台的搭建42-43
- 4.2.2 创新工作室功能介绍43-47
- 4.2.3 创新工作室培养目标47-48
- 4.2.4 创新工作室实践效果48
- 4.2.5 创新工作室实践平台存在的不足48
- 4.3 业界锻炼制48-51
- 4.3.1 业界锻炼平台搭建48
- 4.3.2 业界锻炼功能介绍48-50
- 4.3.3 业界锻炼制培养目标50
- 4.3.4 业界锻炼制实例50-51
- 4.3.5 业界锻炼制实践效果51
- 4.3.6 业界锻炼制实践存在的不足51
- 4.4 课外拓展要注意的问题51-53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3-54
- 5.1 研究总结53
- 5.1.1.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53
- 5.1.2. 本研究的不足53
- 5.2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58-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宁贤;;面向对象方法与大学生计算机素养[J];办公自动化;2008年02期
2 王兵;;试论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5 王润兰;王跃生;黄金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6 沙景荣;;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孙沛;;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核心能力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孟亚玲;魏继宗;;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9 杨晓宏,,梁丽;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10 向玲;张聪;;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周;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晓倩;高师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三朵;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兴亚;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福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昌格;数码媒体专业基础教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倪玉兴;基础教育新课改下地方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新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8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