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特质愤怒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人群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发布时间:2017-10-24 00:31

  本文关键词:特质愤怒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人群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特质愤怒量表 信度 效度


【摘要】:目的:探讨特质愤怒量表(TAS)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方便抽样抽取653名大学生完成TAS量表的初测,再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四川等七省市各抽取1所高校,以年级分层抽取1866名大学生完成TAS量表的正式施测,同时完成攻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意分量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中的外向型激惹分量表,以检验校标效度。对185名大学生4周后重测TAS量表,以检验重测信度。数据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处理。结果:TAS量表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重测信度为0.83,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0(0.43~0.72),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2个因子(特征值分别为3.72、1.42),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二维的量表结构(χ2/df=7.02,RMSEA=0.06,RMR=0.02,NFI=0.97,CFI=0.97,IFI=0.97,GFI=0.98,AGFI=0.97,RFI=0.95),并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与各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6、0.60、0.42。结论:特质愤怒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特质愤怒水平评估。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特质愤怒量表 信度 效度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700-704.)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rait Anger Scale in college studentsLUO Ya-Li1,ZHANG Da-Jun2,LIU Yun-Bo3,LIU Yan-Ling21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勇贵,沈鑫华,吴爱勤,孙厚纯,张心保,李海林;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晓滨;高原作业人群心理适应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3 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3期

4 陶英朴;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5 乔文达,王海青,王芳,杨团真,郭冰滢,毕希名;护士长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张敏,常震,张磊,高文静;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丰萍,李卫民,刘建国;“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胡海青,童昭岗,颜军;科技人员身体锻炼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9 陈彦;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慧;;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汲源;贾海涛;侯振成;李继阳;李富和;赵祖安;;北京市某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顺梅;汪云;;大学生心理普查中的测验误差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胜军;跳伞训练对跳伞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刘海燕;中医科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现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世杰;海关关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4 李柳;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孝群;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及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冰;高职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繁;80例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PTSD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房华;考试应激对机体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其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段熙明;支气管哮喘患者不良情绪、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启文;职业潜水员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2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3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胡月星;情绪障碍,大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诱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朱宏;;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J];心理学探新;1991年01期

6 赖延谦;试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化工高等教育;1992年02期

7 刘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刘云峰,,陈刚;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王群健,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4期

10 金钰,宁伟;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杨仕进;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6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86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