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的教育国境线——云南边境国门学校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南边陲的教育国境线——云南边境国门学校现状研究
【摘要】:"国门"具有地理和文化上的特殊含义,"国门学校"即指处在边境线上的学校。云南国门学校在国家社会的支持和师生努力下不断发展,学校软硬件都有很大改善。在办学中展现了中国实力与成就,开展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教育、国民教育以及对外教学,开展了多层次的身份认同教育,体现了国门学校的特殊职能,为身份认同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交融、区域教育公平等领域都提供了典型的研究样本。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国门学校 国民教育 民族教育 身份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教育学一般项目立项课题“边境国门学校现状调查研究”(BHA090021)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国门学校”即指处在国家边境线上的学校,而“国门”这一称谓相较“边境”来说具有门户和对外交往的意味。近年来,国门学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其在跨境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且多处于少数民族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身份认同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交融、区域教育公平等领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成兵;略论合理的现代认同观念及其在生活世界中的培育[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3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4 张庆林;史慧颖;范丰慧;张劲梅;;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成兵,张志斌;认同危机:一个现代性问题[J];新视野;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志华;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基础教育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虹;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周宏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文婷;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一体化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逸文;有效提高新疆民族地区高中生写作能力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菁怡;生态移民社会整合测度[D];河海大学;2007年
9 高苏;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中的佤族新创文字与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明光;试论我国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桦;;新加坡欲加强下一代的国家意识[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04期
2 宁大庆;;新加坡国民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引发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铁皮鼓;;国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J];内蒙古教育;2009年19期
4 程雷;;晏阳初平民教育对新中国教育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苏联国民教育统计数字[J];教育评论;1985年S3期
6 刘文华;和志宽;杨进发;陈会昌;;苏联及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02期
7 吴礼昌;;“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中小学的“国家意识”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04期
8 杨永福;;滇东南边疆苗族地区国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为例[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张烁星;杜玺娜;;韩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及其缺陷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10 董泽芳;池云如;饶进;;农村国民教育意向对初中后分流影响的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吕如意;;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在推广国民教育的实践与分享[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夏林;席升阳;;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之探讨[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雒春普;;阎锡山与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立德;;陆费逵教育思想试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熊明安;高慎英;;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曲铁华;;试论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滕纯;宋荐戈;李玉非;;董纯才与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李逻辑;;浅析留法勤工俭学后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变化[A];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正心;;光复后期台湾教育与祖国一元化刍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苗枫 梅志清 通讯员 赖红英;粤国民教育“三步走”和谐发展[N];南方日报;2007年
2 记者 宋全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 詹万生;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任成琦;香港推广国民教育有错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张志明;国民教育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蔡元培的国民教育读本常读常新[N];北京日报;2009年
7 王尧;贾庆林会见香港学生国民教育“薪火相传系列活动”访京团[N];人民日报;2007年
8 刘丹;上海: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王敬中邋孙浩;香港:国民教育不搞照本宣科和正襟危坐[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朱四倍;有什么比“学费赚够了,,妈妈累死了”更让人绝望?[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2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曙明;宁夏近代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纯;抗战时期国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颖;何炳松教育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康满堂;林砺儒教育思想探析(1918-1949)[D];暨南大学;2007年
4 梁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亚兵;广西边境国门学校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杨金花;法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刚;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郭海鹰;“以扶助教育为己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威;教师课程领导的概念框架与问题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2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