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27 10:34

  本文关键词: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处境不利学生 学校适应 小五人格 乐观人格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适应不良使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处境不利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能够为教育者提高其学校适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建议。 本研究采用同伴关系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生活取向量表和学校适应量表,以湘潭、双峰和邵阳等地的四所初中581名初中生,包括男生314名,女生267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处境不利学生的小五人格与乐观人格的发展特点;(2)处境不利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3)处境不利学生的小五人格、乐观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 (1)处境不利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小五人格和乐观人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处境不利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校适应的常规适应、自我适应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整体上看,处境不利学生学校适应的表现差于普通学生。 (2)处境不利学生的小五人格、乐观人格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小五人格与乐观人格的某些维度在年级和家庭来源上差异显著。 (3)处境不利学生的学校适应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学校适应的自我适应上,处境不利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4)处境不利学生的宜人性、谨慎性与常规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性与自我适应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谨慎性与师生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乐观与课业适应、自我适应、师生适应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总体乐观与学校适应的四个因子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5)处境不利学生的小五人格和乐观人格对学校适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谨慎性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常规适应和师生适应,情绪性对自我适应分别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开放性能负向预测自我适应;总体乐观对学校适应的四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由此可见,处境不利学生的小五人格、乐观人格与学校适应关系十分密切,处境不利学生人格的发展对其学校适应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处境不利学生 学校适应 小五人格 乐观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1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选题意义12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2-31
  • 1.3.1 有关处境不利的研究12-17
  • 1.3.2 有关人格的研究17-22
  • 1.3.3 有关学校适应的研究22-28
  • 1.3.4 有关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28-31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31-33
  • 2.1 问题提出31-32
  • 2.2 拟研究的问题32
  • 2.3 研究假设32-33
  •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35
  • 3.1 研究被试33
  • 3.2 被试的筛选33
  • 3.3 研究工具33-34
  • 3.3.1 学校适应的测量33-34
  • 3.3.2 人格的测量34
  • 3.3.3 同伴关系的测量34
  • 3.4 研究程序34-35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35-47
  • 4.1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35-39
  • 4.1.1 处境不利学生人格的差异分析35-38
  • 4.1.2 处境不利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人格差异分析38-39
  • 4.2 处境不利学生学校适应特征的分析39-43
  • 4.2.1 处境不利学生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39-41
  • 4.2.2 处境不利学生与普通学生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41-43
  • 4.3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43-47
  • 4.3.1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43-44
  • 4.3.2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44-47
  • 第五章 综合讨论及教育启示47-55
  • 5.1 处境不利学生人格特征的探讨47-49
  • 5.2 处境不利学生学校适应特征的探讨49-50
  • 5.3 处境不利学生的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探讨50-52
  • 5.4 教育启示52-55
  • 5.4.1 塑造处境不利学生健全人格,改善其学校适应52-53
  • 5.4.2 培养处境不利学生乐观人格,提高其学业成就53-55
  • 第六章 研究总结55-57
  •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55-56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56-57
  • 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65
  • 附录 A65-66
  • 附录 B66-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邹泓;李彩娜;;中学生的学业行为及其与人格、师生关系的相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5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周博芳;;童年期母亲教养方式与11岁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6 刘艳丽;林乃磊;杨绍清;张小明;;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7 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8 郑信军;关于学校弱势儿童的若干基本问题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9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10 杜宇锋;李永超;伍毅;张怀惠;王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人格的相关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艳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陆中静;农村“留守子女”人格发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汪清华;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林乃磊;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刘敏;处境不利儿童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管阳阳;大学生人格特点、防御方式与适应状况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褚卉;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伊学慧;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及其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3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3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