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对宁夏大学20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大学生职业倾向和人格特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受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类型和父母职业类型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倾向 大五人格特质
【分类号】:G645.5;G444
【正文快照】: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的职业愿望,是对职业的一种自我表现概念,是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它一般由人的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主观因素决定。Holland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职业兴趣理论,认为可以划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即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庆春,孟东方;大学生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陈晓峰;职业地位及声望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林健,马士斌;兴趣与职业匹配实证研究:员工的感知[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5期
4 王勤,童腮军;高考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兴趣相符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9期
5 吴俊华,王蕾;职业兴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6 杨琴;;浅谈职业兴趣的内涵及其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李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职业选择多元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黄涛;解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周亚娟,谢坚;贵州师范大学本科生职业兴趣倾向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广珠;职业兴趣的测量与应用[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卫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2 许兆瑞;大学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与职业倾向的一致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俊华;我国大学生职业兴趣现状调查与测验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菊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展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四川体育科学;1995年01期
2 孙东方;张锦高;;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另一种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3 曹鸣岐;大学生网络情结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年03期
5 陈林;;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解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6 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贺军生;;论扩招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8 胡解旺,欧清华;就业的迷失——大学毕业生堕入传销陷阱的心理效应[J];青年探索;2004年06期
9 刘晓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交往归因与疏导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4年18期
10 肖三蓉,王挺,雷良忻;大学生抑郁心理成因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敏;;外交类大学生职业兴趣特点调查分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5 何桥;铜山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远教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8年
6 代乐;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启动[N];贵州日报;2006年
7 郭伟;人际关系问题成大学生头等“心病”[N];河北日报;2007年
8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刘晓峰;国家省十七家新闻媒体聚焦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N];辽源日报;2007年
10 桑爱梅;如东远教为大学生村官添力[N];江苏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12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