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正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无论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还是其他形式的攻击都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经常受到他人攻击的青少年容易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孤僻、厌学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攻击者来讲,攻击他人则往往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人格扭曲和行为失调。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可利用的外在资源少等因素,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关键词】: 青少年 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YB162)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无论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还是其他形式的攻击都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经常受到他人攻击的青少年容易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孤僻、厌学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攻击者来讲,攻击他人则往往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人格扭曲和行为失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霓霓;张卫;李董平;麦玉娇;王晶晶;邢文利;;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2 孙晓民;;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陈玉焕;;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研究现状及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黄英杰;王小丁;;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一个心理与文化分析模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镇;刘月霞;张建新;;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6 刘桂芹;张大均;;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7期
7 辛自强,孙汉银,刘丙元,池丽萍;青少年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8 张红梅;;小学生攻击行为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9 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年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年01期
10 刘玮;李文锋;;网络影响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宏;郭德俊;;攻击行为青少年的情绪生理唤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振宏;郭德俊;;攻击行为青少年冲动控制的ERN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孔伟;刘彦楼;宋广文;;从心理发展角度探讨灾后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丁莉;聂衍刚;杨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耿 肖付云;校园流行文化透视[N];湖南日报;2002年
2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厚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年
3 安康职业中专 唐玉梅;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分析与矫正[N];安康日报;2007年
4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5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 东民 王星;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李沁军;强化青少年的现代意识[N];发展导报;2001年
7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杨健;青少年国防教育大型巡展将举行[N];人民日报;2000年
8 夏伦勤;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陈爱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记者 储召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共筑健康网络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婉丽;浅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4 岳春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欣;论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红梅;青少年诚信道德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葛雷;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4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