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发布时间:2017-10-30 08:25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素养 媒介素养 信息化素养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出发,提出了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包括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素养3个层次,分析了每种素养的内涵以及其基本特征,探讨了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及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自主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素养 媒介素养 信息化素养
【基金】: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项目(DSJSJY2009021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1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1.1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3个层次1.1.1媒介素养教师利用媒介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媒介是一种教育传播的手段,媒介选择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效率,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对学生感知引导的方向。教学中的媒介素养强调教学媒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刘家勋;在新形势下关于教育技术素质的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张静;周志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牛甫;张甜;王英让;;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文献综述[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年12期

7 景亚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冬梅;肖惜;;基于博客的大学专业英语写作方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伍桂蓉;;试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类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张新朝;;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董漫雪;师范院校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李浩;;我国高师体育院系开展网络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6 潘胜寒,赵瑞情;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马新;关于培养和强化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方奕琪;;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后教育体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薛峰;;刍议教育资源网络化[J];才智;2009年17期

10 王培强;;探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J];才智;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峰;;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陈晓华;;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 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A];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文章)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越;知识型员工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云虹;军队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若联;信息技术对会计教育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8年

2 郑秋芳;信息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3 马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机制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5 丛宏;城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差别与均衡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云;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国强;基于混合学习的初中“研究性学习”课设计与应用[D];河北大学;2010年

8 曹兆海;创新推广共同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林;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光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对比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孟永红,朱璜润;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调研[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Deborah L.Lowther ,Marshall G.Jones ,Robert T.Plants ,丁兴富;准备好应用网络教育的明日教师(上)[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乔爱玲,何克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实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年12期

6 顾富民,孙勇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及其结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白利霞;李英姿;;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刘梓红;;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胡承军,邢文建,焦锋;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技术培训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3期

10 王铟;朱京曦;刘莉;乌美娜;;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迪;我国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春林;;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2 刘梓红;;苏北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调查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0期

3 刘梓红;;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及构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史先红;马秀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5 习雪;孙亮;;创新少儿报刊 提高媒介素养——陕黑两省“少先队队刊与少儿成长”研讨会剪影[J];少年月刊;2009年22期

6 宗占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7 张振朝;面对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年01期

8 刘青海;略论“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J];成人教育;2004年03期

9 王建磐;适应基础教育发展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10 刘若平;探究理论 整合资源 围绕中心 推进教师教育创新[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超;;教师教育的机智——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陈时见;;教师教育的源起与流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周红安;郑颖;;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郑国庆;;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面临全新的挑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黎启安;;和谐家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甘彩霞;;大学生媒介素养之塔顶迷雾:基于北疆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 林淑梅 苗葳;以执政的使命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原阳;大学生媒介素养亟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吴吟 本报记者 吴重生;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介素养培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本报通讯员 刘文生;别忘补上媒介素养课[N];光明日报;2010年

5 周大勇;媒介素养相关概念及内涵[N];吉林日报;2010年

6 王涛;把媒介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N];中国国防报;2011年

7 詹万承;官员应有媒介素养[N];法制日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部;“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N];人民日报;2011年

9 75100部队政治部 马必强;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高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1年

10 任萍;“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志英;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卫红;陇南市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晓艳;日本教育实习制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慧兰;英美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肖平;美国教师联盟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秀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洪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中英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景江瑛;九龙坡工业园区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