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理论 构建策略
【摘要】: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为构建出理想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分为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结构维度考量成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及整体网络的属性,关系维度关注成员之间联系的情感质量,认知维度着重成员之间联系的认知质量。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包括环境构建、结构维度构建、关系维度构建和认知维度构建四方面,环境构建包括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资源的选择;结构维度的构建从学习者和助学者两种角色类型着手;关系维度的构建包括建立快速信任、制定规范与惩罚和明确义务与责任;认知维度的构建从培养共同愿景和共享语言两方面进行。本研究对理想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理论 构建策略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互联网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的缺点,使得学习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从而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潜在的交流机会[1]。但针对在线学习的研究发现,交流机会的增加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而非必然,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不足是在线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强;;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反思及其发展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李玉斌;;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传播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4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尚建新;解月光;王伟;;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6 刘洋;兰聪花;;虚拟学习社区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7 赵玲;鲁耀斌;邓朝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虚拟社区感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9期
8 程艳;许维胜;何一文;;虚拟学习社区的绩效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04期
9 卢志国;郑光辉;;论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09年02期
10 苏建华;苏贵民;;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初探[J];图书馆论坛;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春明;基于博客师范生学习共同体的互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兰英英;网络学习中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小利;网络学习共同体支撑平台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华;;基于博客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2 安红;王毅;;三维虚拟学习社区构建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4期
3 周剑云;;网络教研讨论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0期
4 林书兵;徐晓东;;基于知识觉知的CSCL交互活动工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马秀峰;李晓飞;;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王陆;张敏霞;;一种改进的基于教师凝聚子群的远程合作学习圈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林青松;;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诚信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0期
8 徐升;孙玉环;;基于SECI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学习社区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0期
9 崔向平;;虚拟现实技术在学习者情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亚娟;;略谈师范院校教师借助教学博客创建虚拟学习社区构想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东艳;吴华;;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多元情境的创设[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吴龙;李东;;VR技术在人体陈列馆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星;基于全信息理论的智能授导系统创作应用综合平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石艳霞;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桂林;经济行为与社会网络[D];上海大学;2011年
9 张喜文;基于集体智慧的生态型企业协同进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秀芳;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晶双;信息技术环境下认知学徒制教学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志巍;CSCL中学习者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尚朝;中小学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分析及框架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喜花;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协作学习活动实施的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杨彦军;面向区域在职教师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先志;知识管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红艳;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静;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余锡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和SCORM标准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天元;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邱相彬;;浅析社会建构主义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企业网络体系:系统建构与结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冯秀琪,颜士刚,温淑霞;虚拟社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2期
5 丁兴富;远程学习圈:构建远程教学与远程学习的基础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7期
6 张新明;关于构建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7 李伟;论网络学习社区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3期
8 辛娜敏,王立勋 ,张伟远;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理念及派别之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7期
9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10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新福;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喻卫斌;基于不确定性视角的网络组织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吴结兵;基于企业网络结构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尹丽春;科学学引文网络的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悦;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于鹏;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思明;青少年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欧阳锋;高中化学“协作探究”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新强;知识管理的五项修炼[D];天津大学;2004年
4 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齐丹;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潘静虹;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满福;基于两种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交互学习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睿;中小学基于专题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丽波;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聪;企业网络结构的实证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娟;;略谈师范院校教师借助教学博客创建虚拟学习社区构想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 李承颖;;浅谈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张青;邓芳丽;;虚拟学习社区的自组织性及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4 陈萌;汤志伟;;社会网络分析法在QQ群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分析——以某专业硕士QQ群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5 李凌云;王海军;李星;;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蕾;李志平;;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因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
7 胡国杰;全赛虎;;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师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8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刘林;王幡;;探析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建华;;社会资本与职业院校的发展——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典全;黄朝阳;;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研究及其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李莉;武邦涛;陈忠;;社会网络作为双刃剑:交易网络的摩擦、中介可能性与结构洞[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刘丹;潘煜;谈j;;ICT技术对信息扩散网络的影响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丁邡;张学宏;陶星;蓝颖杰;;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IT决策模式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燕飞;张铭;谭裕韦;唐建;邓志鸿;;综合社会行动者兴趣和网络拓扑的社区发现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6 罗晓光;;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特点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陈忠卫;王志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衣伟婧;张淑华;白涛;;企业科技人员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彭晖;;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利强;人物研究须重视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钱镇;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N];学习时报;2003年
3 余桂玲 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社会网络: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翌;社会网络、搜索引擎和客户端[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周丽萍;社会资本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薛海滨;SNS找到人际关系“长尾”[N];计算机世界;2007年
7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王卉彤;民间金融呈现社会网络化[N];证券日报;2005年
8 向杰邋董子凡;南极冰盖最高点将建中国科考站[N];科技日报;2008年
9 张梦然;天下谁人不识君[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织好员工社会关系网[N];组织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倪顺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袁晓婷;企业R&D团队内部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5 徐峰;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6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7 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邓学军;企业家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谭婷婷;网络微内容推荐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春;社会关系网络紧密性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磊;社会网络与金融危机[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高吉;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4 沈金波;基于社会网络的竞争情报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陈曦;多元化企业管理者的社会网络对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瑾;基于情境感知和社会网络的移动旅行助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索利娜;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扩散与服务创新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庄佳婧;拓展人脉还是维护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7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