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关系研究综述——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关系研究综述——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
【摘要】: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从现有的研究综述来看,也有相关研究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存在关联性,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社会分层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内在机制的探讨,明确提出阶层差异与家庭教育投入之间的双向建构作用,从而为云南民族地区的教育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策略。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XMZ0041)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Y100011)
【分类号】:G40-052.4
【正文快照】: 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出现了贫富分化,这种贫富分化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分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波普诺教授认为,社会分层是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与现象。[1]家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强;;政策变量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调整[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2 徐益会,董合平,王永凤;试析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民主价值[J];理论月刊;2003年02期
3 张宛丽;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4 刘精明;教育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关于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靳娟;杨光永;;个人教育投资的均衡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中;;社会转型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梁德阔;;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陈世永,王华斌;合肥市中间阶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赵平;;贫富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杨素云;;论中产阶层行为的法律规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7 王春光;;人力资本的获得与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一种立足于制度视角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蔡国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9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罗竖元;;社会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及意义[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金盛华;辛志勇;史清敏;;当代中国人价值取向与精神健康[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3 刘洪岩;马宇歌;;找骂:走进“范跑跑”——网络社区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陈孝连;;农民集体上访中的共意动员——对M村农民集体上访个案的观察[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金霞;;浅谈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天潘;;信任关系的三方破裂与重建——基于F市C区拆迁过程的个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晶莉;谭业庭;;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出路探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卫东;;阶层背景、性别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寅;关华;;南京主城商圈的空间差异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文丹;;北京路商圈与上下九路商圈发展演变与对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孙启进;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毅;基层民众的媒介接触与政治信任[D];复旦大学;2011年
4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王艳;基于人口转变视角下的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李晟峗;法律诉讼中的博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华;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体育消费行为阶层分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10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邓小平关于实现社会阶层良性互动思想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云;80后在校硕士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光;风险社会中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小卫;淮北市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支持力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凌;中产阶层对服装的影响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超;城市贫困夹心层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燕;教育主体对教学培养制度的态度[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马堰妮;论迁徙自由权[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力;“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胡和立;1988年我国租金价值的估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9年05期
3 房sユ,
本文编号:114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4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