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认同、工作满意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教师组织认同、工作满意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
【摘要】:组织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的知觉。通过对545名教师施测Mael和Tetrick组织认同问卷、工作满意感问卷和情感承诺问卷,结果发现:(1)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正向的预测其工作满意感水平;(2)个体的组织认同水平能够正向的预测其情感承诺水平;(3)个体的工作满意感能够部分中介其组织认同对于情感承诺的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BBA060013)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2008-JKGHZD-002)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1引言依据社会同一性理论,个体具有两种同一性,即个体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1]。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认同研究领域,个体具有两种不同的认同现象,即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特征对自我进行的界定,社会认同是指个体根据自己所属的某一或某些社会群体来对自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日光,凌文辁,王碧英;知识工作者的组织承诺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2 赵郝锐;刘轩;;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2期
3 谭晟,凌文辁,方俐洛;中国员工组织承诺5因素结构模型的验证[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承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彭志越,刘献君;组织承诺:一个高校学生社团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韩翼;廖建桥;;组织成员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7 何立,凌文辁;组织文化与企业效能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6期
8 韩翼,廖建桥;企业雇员组织承诺周期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5期
9 刘永贤;;国内组织承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7期
10 王静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项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树军;;人力资源双向管理——基于一家核电集团的案例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韩翼;;组织承诺维度及其对角色和角色外绩效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建;组织、主管支持,,员工情感承诺与工作产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寸晓刚;中国人职业个性测量工具(CVPS)的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魏峰;组织—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叶仁荪;国有企业员工离职动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马超;组织政治认知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申学武;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智强;知识员工职业停滞测量与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艳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吴继红;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双向视角员工—组织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小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组织承诺及其与离职意愿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邱芬;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勇陟;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谭晟;珠江三角洲及长沙地区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探讨[D];暨南大学;2003年
5 凌建勋;团队创新气氛问卷的编制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杨海军;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探讨[D];暨南大学;2003年
7 邓劲;广州居民社会规范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3年
8 陈志刚;员工公平感与人力资源薪酬策略以及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李焕;不同组织危机情景下魅力型领导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岳文锋;分销渠道中的影响策略与渠道成员满意度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培伦;田在兰;;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2 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东;椒江“星级教师”制实践[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2 郭天华;也谈“教师跟班走”的利与弊[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3 叶宾;;教师的“苦”与“乐”[J];师道;2011年Z1期
4 毛志成;;教师的魅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5 俞琳;促进教师群体的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2004年05期
6 苏小霞;如此选聘老师值得商榷[J];基础教育;2004年08期
7 王峰;;肺腑之言变“弥天大谎”的背后[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8 鞠瑞利;赵丽敏;;“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9 张兴武;教师三愿[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10 梁文斗;;谈谈“教师的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杨;团州委青年论坛在关举行[N];大理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林;“并校”背景下促进个人—组织认同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5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浩;关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6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