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兼与“区域教育梯度推进论”商榷
本文关键词: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兼与“区域教育梯度推进论”商榷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教育 梯度推进 反梯度推进 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区域教育的反梯度推进就是要通过采取超常规手段,实现教育薄弱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质就是加快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主要是要从教育发展所急需加强的经济基础和教育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剔除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障碍,着力点应该放在机制创新、城乡统筹、资源共享以及打造特色等方面。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院校教育投资的实证研究与模型构建”(06ZC168)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的涵义梯度推进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客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所以区域间存在着一种经济性梯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生产力逐次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空间转移[1]。梯度推进理论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应用范围较广,但其局限性也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贵;;破译农村知识贫困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J];北方经济;2006年06期
2 李佩,马利华,陈立群;对我国近年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高益民,叶赋桂;终身学习与世界高考制度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4 顾美玲;卢德生;;日本私立大学的质量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5 马万昌;对当前高教“扩招”问题的一些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马陆亭;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张力,刘亚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系统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8 钟秉枢,董进霞;高等教育发展与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张晓雪,周亚,李克强;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教育扩展和人口变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陈章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慧玲;两岸高校财务制度之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建农;湖北省大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潇;体育创新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小东;大学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唐安奎;西部农村初中职业教育及其课程设计初探——以富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勇;高等院校校园规划初探[D];中南林学院;2003年
10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廖才茂;低梯度陷阱与跨梯度超越——对一个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2年09期
2 冯向东;高等教育结构:博弈中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吴明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6期
4 郭彩琴;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5 余秀兰;高考中的城市偏向——十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余秀兰;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城市偏向分析——以语文教科书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李延成;对口支援:对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安排[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0期
9 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华;曹祯;;构建和谐区域教育 打造教育强势品牌[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2 刘子科;;高位均衡 优质特色——郑州市二七区强力推进“教育名区”建设的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04期
3 余祖雄;;创新实践教育管理 推动区域教育科学发展[J];学习月刊;2010年05期
4 张景斌;;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伙伴协作研究[J];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5 邱旭光;熊伟荣;;区域教育发展的角色重构与补偿战略效益——基于浙江省县域教育统计指标的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刘栋军;;让创造的“火花”迸发——河南省济源市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侧记[J];人民教育;2010年11期
7 王学斌;;区域教育板块划分的基本思路[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8 王小兵;;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投资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7期
9 易立铁;;论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6期
10 周俊芳;;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区域差异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肖军虎;刘小平;;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A县的调查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鼎鼎;;错位与链接——论西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多维互动发展[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志敏;黄明东;;建国60年: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伦理价值观的嬗变[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晏九s,
本文编号:1168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6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