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课程评价模式探析
本文关键词:几种典型课程评价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评价 目标模式 差距模式 CIPP模式 解释模式
【摘要】:课程评价在教育学的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反馈—调节"的手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良好发展。因此选择和运用正确的课程评价模式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教师及领导者所关心的问题。在此对几种比较有影响的课程评价模式做一探究,以便进一步地了解和恰当运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HA090024)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课程评价在教育学的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反馈——调节”的手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良好发展。我们只有了解了课程评价的发展脉络才能对课程评价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更加清楚,才能对其分析和综合更加深入,把握结构,并结合实际,为本国课程评价的发展推陈出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7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周华丽,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崔允o7,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4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3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凤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2 焦雅萍;;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品质及评价标准[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3 徐万山;;论教师课程力及其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4 阿艳芳;;重新审视“生成与预设”、“一元与多元”——从泰勒原理、课程改革谈起[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戈柔;;开放式学校课程管理之构想[J];中学教育;2002年09期
6 郭少东;;现代课程研究异化现象的诊断[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8期
7 龙喜平;;发展学生自主性的课程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8 王斌华;;课程规划导论(下)[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9 思鸣;;学校德育走向21世纪的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1期
10 谢海英;;学前教研员在专业课程领导中的作用[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霞;;基于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戚彦君;;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吴国珍;;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晓梦;课程评价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戴勇;加强大规模考试中有关效度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 健;课改:质量就是生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遵化市东新庄镇中学 张久标;试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5 柳京淑 编译;韩国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姚莉莉 云捷;“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N];海南日报;2004年
7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课程改革:过程中收获 校正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李春生 王克明;不能随意丢弃好传统[N];文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沈琪美;课程评价的研究模式与鉴赏模式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彬;论课程评价的生活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李度;校情教育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朝晖;从蓝本到文本——课程观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建东;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艾辉;关于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9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7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