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选择

发布时间:2017-11-15 17:19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流动机制 优质师资 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教师流动机制,是一种基于公平目标的制度安排。当前,促进优质师资的逆向流动是制度建构的重点,因为面对人的自利性,其内在阻力巨大,故同时也是难点。社会和谐视角下的自利是受制度维度和道德维度限定的经济性行为。实现教师逆向流动,我们渴望利益关涉者的道德行为,但制度创新和管理安排是现实之选。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这意味着在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关键诉求的情况下,作为制度安排的教师流动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局部尝试后,将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锡文;;和谐视角下的自利行为与制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韩淑萍;;我国教育均衡背景下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年01期

3 贾建国;;试论我国教师流动制度之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4 高洪源;战略性约束:市场环境下中小学名校的社会伦理责任[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2期

5 贾建国;;我国教师流动制度创建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6 吴康宁;;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高兆明;;“制度”概念的存在论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高兆明;;道德责任:规范维度与美德维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楼世洲;李士安;;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9期

10 罗健;;自利行为新探[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泽文;;转型期我国政府自利性问题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辛宇鹤;岳卫峰;张玉霞;;完善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的立法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3 周娟;;中小学教师“轮校执教”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2年03期

4 姚永昌;;教师无序流动对中小学办学特色的影响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彭礼;周益霞;;30年来农村教师流动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6 曾国平,徐艳,杨宇静;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政府行为透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王娟;;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甘肃省河西两市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8 王甲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的政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4期

9 卢宝祥;;学校何以担当学生伦理道德培养的责任——基于信任、利他与合作的培养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李适;罗超;;论中小学教师合理性外部流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孔南钢;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和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詹国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雷;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倪莹;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的教师轮岗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晓娜;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国栋;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的缺失与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祥;析农村青年教师中的“潜流”问题[J];安徽教育;1991年06期

2 孙建华;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生命线[J];班主任;2005年02期

3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5期

4 林子英;政府利益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5 卢文丰;教师合理流动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6 王玉玲;;“经济人”回归现实的路径:建立广义自利观和广义理性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年02期

8 周祖城;企业决策的伦理评价模型[J];决策借鉴;2001年03期

9 金太军;张劲松;;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10 李启咏;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师资流动制度[J];教学与管理;2002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大友;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朱霞;教师的流动及其适应性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李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祝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臧其胜;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动因探析与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松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2 刘宗会;;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应有破冰之举[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年02期

3 程红艳;付俊;;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七个问题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31期

4 张勇成;;从“择校”现象看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性[J];学校管理;2007年01期

5 沙培宁;;由“名校办分校”想到的[J];中小学管理;2007年05期

6 程红艳;付俊;;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七个问题辨析[J];魅力中国;2009年02期

7 王国茂;;三校联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辅导员;2010年27期

8 刘育民;加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关于广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广东教育;2003年10期

9 单振华;季文海;;浅议教育财务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3年02期

10 邓成伦;均衡发展,是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政策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军虎;刘小平;;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A县的调查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恒燕;;共享优质资源 追求教育均衡发展[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顶岗实习与脱岗培训有机结合 有效促进唐山教育均衡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4 皎秋萍;王淑芳;张清彦;;创国内国际名校 促教育均衡发展[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5 何国明;;教育均衡发展与三年级数学教学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6 谷书堂;董纪友;;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市场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7 姜大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社会技术[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辛怡;;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效益思考——以农村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为例[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睿胤;徐建春;;级差排基:一项新的土地制度安排何以可能?——浙江省A市H村个案研究[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文少保;;学习型企业创建的囚徒困境——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波;成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至学前[N];成都日报;2008年

2 彭碧清邋颜静;遂宁市船山区政协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四川政协报;2008年

3 张惠娆;李沧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青岛日报;2009年

4 记者 常华;爱辉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N];黑河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文勇;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N];成都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郑远斌 通讯员 张立军 胡胜林 徐俊;蕲春县着力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N];黄冈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冬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浙江日报;2009年

8 钱子平 郑翠谷;玉山“三大”工程力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上饶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周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就了草堂小学[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魏颖 通讯员 陈丽;合作联盟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2 娄淑华;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建奇;国库资金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何剑伟;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怀伏;技术创新溢出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滕月;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战梦霞;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梁立俊;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安排的行为金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2 覃发艳;县域金融安排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刘鹏;中共执政以来领袖更替问题的考察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尹艳芳;制度安排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05年

5 孙静波;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善明;论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7 霍丽文;《南风窗》的媒体责任理念及其实现途径[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郝海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阮景;药品价格的政府管制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云桥;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0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90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