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摘要】: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很大不同。相应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教育科学系;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目前,为了配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大中小学教师正在进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课程教学的尝试——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但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家驹;教育技术的价值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立凯,赵志强,付扬,佟强;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李庆军;李跃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祺;李春鹏;;教育技术是什么[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丁光彬,魏德华;电工电子技术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刘洪艳;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探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利;;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创新[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翠白;《教学设计应用模式调研和创设》WebQuest教学设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宋超英;;教育技术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钟贤栋,李宛蓉,何海燕;建构主义教学观与CAI课件制作[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1期
10 沈建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解析——以“压力和压强”课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荣杰;;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立凯;《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霞;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敏;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汪琛;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丽华;系统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利霞;上海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金坡;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慧琴;关于中学数学“课题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明远;试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王成如;基于因特网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梅家驹;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2期
4 梅家驹;教育技术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海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4期
2 张观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3 张凤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J];学周刊;2011年30期
4 汪佳敏;曾峗;;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学教育;2003年06期
5 孙丽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6 尚平;;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学周刊;2011年22期
7 王映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感悟[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8 赵有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0期
9 喻良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10 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评价因素分析与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露;;语言教学与电子课件设计理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秦世虎;;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建构性特征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张传林;;开放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张慧萍;;试论皮亚杰的数学观下的儿童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浩;滕晓青;;论开放教育建构性学习环境建设[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镇江市谏壁职业高级中学 王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晓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 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性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电子工业出版社 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本期论坛客座主持 余胜泉 主持 余冠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大道[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刘向永;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泛虚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林方;全面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金陵;发掘课程内涵 优化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衍安;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探究学习模式构建及其在高师教学中的试验[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洪;现代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吴长永;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卫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0年
10 刘磊光;我校不同类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差异研究报告[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0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