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几个方面构建了课程评价体系,由专任教师、课程专家和学生参与评价。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1]。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对课程建设起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1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课程评价的发展历史悠久,但真正形成课程体系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传兵,仇奔波;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3年06期
2 韩冰,许祝南;课程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高职课程评价实践[J];职教论坛;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6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余宇;通识教育与体育专业的通识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雨强;综合理科课程开发及其支持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兰;地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及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国民;制约课程目标取向选择的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2期
2 李雁冰;国外三种课程目标模式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3期
3 刘志军;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学科教育;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新民;高文娟;;从三个层次完善教改实验评价体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4期
2 陶书中,朱彤兵;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3年10期
3 魏月侠;对我国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杨俊波;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杨晓宏;韩伟颖;;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与评价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马勇琼;;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王玉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年13期
8 谢琳洁;;SPSS软件在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9 刘琼;;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完善师德规范评价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9期
10 徐光泽,查锐,徐文一,王卫娜;教育部西部地区远程教育(项目)评价体系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进瑞;;素质教育实施的障碍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孙红;董克柱;;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杨应元;;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彭光辉;申伟华;唐晖;;体育技术课程多媒体CAI课件评价体系与标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唐燕;;结合学生绘画——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赤;;关于优化课程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7 熊丽凤;;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学校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冯宝玉;;对校本培训评价的几点看法[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向仕英;;民办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陆炎 程忠 张卫玲 于文忠;如何看待课改后的评价体系?[N];中国体育报;2006年
2 郝时明;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N];陕西日报;2006年
3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边孟颖;评价体系不落实就会走回头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周波;听证“三好生”存废 人人都投改革票[N];成都日报;2006年
6 关健 继舫 聂宇 映菘;津市创新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N];常德日报;2005年
7 高 原;能力评价体系何时才能替代知识评价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卧松 编译;课程内容增加 日本发布补充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9年
9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晓强;“绩效”目标落实重在评价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红星小学 张雪萍;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N];鞍山日报 ;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杨晓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超;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阴婷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常元;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黎良枝;运用“任务综合”模式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晨;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的运行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日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伟颖;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丹妮;英国中学健康教育课程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0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