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及其启示探析
本文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及其启示探析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主要包括:一是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二是爱岗敬业。他的师德观启示我国当前师德建设:选拔教师时要提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教师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教师拥有创造性研究和充实自己的时间和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师集体合作、协作氛围,促进教师间合作、沟通和互助;鼓励教师阅读,养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新师德观,不能鼓吹神化的师德,而应该是更切合教师实际的师德观。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新闻与传媒系;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无可比拟的瑰宝之一,本文从他的诸多著作中提炼、归纳出他的师德观,根据对其师德观的研究和学习,去进一步地探析其师德观给我国当前师德建设的一些启示和思考。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无论从苏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荣;教师素质结构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5年04期
2 吴义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翟恩波;;注重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汪益民,彭列平;转变高校德育观念——网络时代的必然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1期
5 陈士英,郭清洁,郭京振;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罗承选;塑造独立创业者人格——大学面向新世纪的重要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7 王昌标;论苏霍姆林斯基环境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明庆华;评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歧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9 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10 陈正良;关于学校德育目标定位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君毅;;略论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塑造[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剑峰;校本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熟境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论初;教师教育中学科自封闭现象及改进之原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孟祥英;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红云;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创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霞;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曲元海;中学生常用统计量理解水平的调查及教学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苗;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唐松林,徐厚道;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张传燧;教师的类型及其素质培养探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熊梅,王敏,李广;现代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调查研究报告──现代教师素质评价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业;;我这样读苏霍姆林斯基[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5期
2 于敏;;再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点感想[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3 沙培宁;一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J];中小学管理;1999年05期
4 吕二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4期
5 孙孔懿;;一部架构恢宏的教育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文本梗概[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5期
6 戚妍;沈文雪;;浅析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J];才智;2011年20期
7 孙越;;苏霍姆林斯基的校长思想及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8 陈新虎;;教育成功的起点——把心给孩子们[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8期
9 兰英;金家新;;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师德观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洪东;;国学经典中的师德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续润华;;叶圣陶与苏霍姆林斯基主体性教学思想异同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天一;;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程红艳;;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环境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雷彦兴;;苏霍姆林斯基论听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朱贤平;;假如我是校长(演讲稿)[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解小荣;;浅议信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10 马玉兰;;阳光教育浅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 闫学;唯有爱的星空永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鲍东明 苏令;苏霍姆林斯基情结联结两位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教育应走进孩子的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李东;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 闫学;在孩子的大脑里装进“激动”的词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观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教育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曹华茹 谢玉坤;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范金豹;苏霍姆林斯基的三个“书籍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男星;优秀校长的品质是相通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4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3 姚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叶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丹丹;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必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伦理思想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兰良平;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方芳;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国琴;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3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0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