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
本文关键词: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
【摘要】: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未来课堂是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由泛技术支持的智能教学空间及活动场所,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未来课堂作为学习者学习和获得发展的场所,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技术、资源、活动等诸多要素都围绕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高互动学习空间。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主要包括人、技术、环境、思维四个维度之间的九种不同形式。未来课堂高互动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泛在网络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链接和互动,交互白板技术——构成多屏交互显示空间,触屏技术——提供友好、直观、自然的互动界面,情境感知技术——感知主体需求、提供个性服务,智能代理技术——提供人与资源交互的人性化、个性化等。研究未来课堂的高互动特性,有助于我们在学习空间设计,课堂技术选用、整合以及教学策略选择和过程实施上充分关注课堂主体的实际需要,构建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诸要素和谐共存的学习空间。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科学技术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未来课堂的课堂互动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0YJC880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催生了我们对课堂的关注,新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具备创新素养和创造力、全球化和国际视野的人才,然而现有的课堂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特点导致无论在课堂物理环境上还是在心理环境上均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要求[1]。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文孟飞;徐峥立;阳春华;;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远程开放网络教学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1期
4 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曲;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重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11期
2 龚孝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探索;2002年11期
3 张时生;;课堂讨论在思想品德新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16期
4 杨四耕;自主课堂的要义与操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5 靖国平,张丽萍;论当代知识教育方式的变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徐辉,樊帆;课堂质疑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鹏宇;“自主课”模式在冰上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05年01期
8 曾勇;网络时代 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10 马红宇,田麦久;易地参赛环境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玲玲;王健;;使用后评估和公众参与设计——建筑设计民主化的新途径[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红宇;易地参赛环境及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7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丽琴;秩序校园[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蔡晓丰;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巧平;论生命课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瑞芳;论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澄明[D];河南大学;2006年
3 和丽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斌;高中英语新课程听力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正才;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过程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朝阳;论人性化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一兵;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辰梅;课堂德育情境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晓;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徐英卓;基于多代理的智能化远程教学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3年16期
8 彭文秀;“失真”与“归真”: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互动[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9 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海燕;基于多Agent的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3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1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