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教育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22 23:28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教育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 公民人格 近代教育 公民教育


【摘要】: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在晚清时期传入中国,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立宪政制的过程中,也潜在地传播了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此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民主、自由、公民权等新观念开始获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同和肯定。到了"五四"时期,传统的儒家人格遭到了更为严厉的批判,而公民人格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逐渐获得了肯定。现代性的公民人格深刻地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客体性人格、私己性人格和超越性人格,从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变革与转型。当代教育有必要以现代性的公民伦理和公共精神为基础,培养具有主体性、公共性和法理制度性的现代公民人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使命。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生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JD88000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概念与内涵现代性的公民人格理念是伴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产生的,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以公共伦理和法理制度为基础的公民伦理关系,并且主张培养具有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精神的现代公民人格。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而言,现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吴兴毛;;戴季陶的女子解放观——兼与陈独秀女子解放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4 刘光永;国民公德与宪政框架——梁启超的政治文明整体发展观[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5 方晓珍;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李衍增;;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8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孙强;;被迫接受、抵制与消解——关于国民性的多重实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贵福;钱玄同与五四思想革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黄宗良;;中国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主义”选择[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艳红;评中国的反科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余华林;中国现代家庭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子华;陈独秀民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史林杰;清末民初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海燕;启蒙立场中的生命关怀[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10 王敏;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宪政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芳;谢燕;;社会参与和公民权责意识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2 王颖;;公民身份与公民人格——和谐社会的身份基础与教育诉求[J];中国德育;2007年12期

3 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公武;;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简况[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5年09期

5 王小侠;转型时期的香港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公民教育目标与思维方式的培养[J];学术研究;1999年01期

7 张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学;2005年10期

8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民主的性格——访肖川[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4期

9 朱凌云;;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新进展——北京第三届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0年12期

10 刘国华;学校公民教育刍议[J];学术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洪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历程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梁恩荣;;是什么使他们成为活跃公民?(汇报香港教育学院6月9日及10日两岸四地研讨会)[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郭志明;;凯兴斯坦纳改革国民学校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1216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16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