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之异同

发布时间:2017-11-25 17:15

  本文关键词:论“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之异同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社会 学习型组织


【摘要】:本文将就"学习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异同,分别从提出背景、理论基础及内涵本质等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梳理,以此推动我国"学习社会"的构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学习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展开之际,“学习型组织”这一具有相似结构的名称和术语亦跳入了人们的眼帘,由于其具有明晰的操作性特征,以致让人们误以为“学习型组织”与“学习社会”系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而在概念得不到澄清并出现误读的状况之下,一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遵民;赖秀龙;周翠萍;;中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乃林,孙孔懿;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基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陈廷柱;学习社会——必要的教育乌托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4 高正平;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J];企业管理;2004年03期

5 ;彼得·圣吉再评“学习型组织”[J];中外管理;2006年06期

6 赵红亚;;浅析赫钦斯的学习社会思想[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锦秀;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银雪;;从人格结构理论透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陈观黔;;自我效能感在高校教师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及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红瑞;孟发军;;学校体育视野下的双性化人格养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潜沉香;付超;高虹;;大学体育武术考试影响因素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财玉;;广告中女性形象设计的新模式解析[J];包装工程;2009年04期

6 郭晶;;消除组织短板效应 凝聚企业竞争优势——飞思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证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12期

7 唐晓清;;学习型政党: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途径[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8 张蕴启;冉超凤;;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成长能力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宁乔保;;网络对成年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晓洁;;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沧桑;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燕飞;乐群;蒋坤;肖桂凤;;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索[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七生;程倩;;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高校教育创新的启示[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琳;;10~24岁男女学生的神经系统特性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曾芳;丁成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燕;;高校贫困生社交回避心理探析及肯定性团体训练的应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苏曦凌;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家强;整体医学方法论与中医心理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9 周德钊;针刺加耳压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路晨菲;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黄华斌;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晓霞;4-9年级学生的教师言语冷暴力承受力对其人格的影响[D];温州大学;2010年

6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小力;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双红;快餐业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源源;新疆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伟;;关于远程教育的法规政策及其问题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穆肃,丁新;美国远程教育政策和原则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9期

3 刘义光;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1期

4 叶成林,丁新;远程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潘瑜;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教育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4年11期

6 聂志成;;成人远程教育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创新策略[J];广西教育;2010年03期

7 张际平;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凤岐;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问题[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安宝生;远程教育:理论意义重大 实际问题不少[J];当代经理人;2001年04期

10 ;国家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体健;学习社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07期

2 陈廷柱;学习社会——必要的教育乌托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3 ;学习社会:一个教育乌托邦?[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7期

4 杜以德;析我国构建学习社会的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11期

5 陈廷柱;何谓“学习社会”——国外专家的若干见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程水栋;;学习型组织:学校组织变革的新视野[J];江西教育;2010年Z1期

7 韩淑萍;学习主体:学习社会的核心与动力[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项秉健;;隆巴迪取胜的奥秘[J];上海教育;2010年11期

9 刘七生,张志成;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我国教育创新的启示[J];探索;2004年04期

10 崔元全;;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学校[J];信息技术;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庆守;;优化大学生宿舍心理环境的机制探究——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操作策略的思考与研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郑丹平;;孔子重“学”思想述略[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唐跃平;唐清安;;网络教学对高等学校教育职能的改变与影响[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张海燕;方民;;关于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芹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你在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高华程;终身教育:保护学习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李协京;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怎样体现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钟伟 实习记者 王兴佳;2006年教育信息化在期待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钟伟;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学习型组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桂清;于对话中共享真理的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化学习港”:让学习没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宋宏;“学习型组织”三问[N];安徽日报;2003年

9 蔡闯;数字化学习:让学习成为享受[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安娜·贝尔纳谢克 山雨 编译;巨大的教育开销背后:回报是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俊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倪烈宗;价值多元与学习社会的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运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红云;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常淑芳;学习价值观探赜[D];广州大学;2008年

5 柏晟;面向终身学习的专题虚拟社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桂芳;学科渗透:现代学校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9 孙丽;以情境教学为指导思想的成人网络课程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26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26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