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教育质量与文化适切性的边远民族地区课程开发机制——基于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文化数学项目的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兼顾教育质量与文化适切性的边远民族地区课程开发机制——基于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文化数学项目的案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学业成绩 民族地区 农村 文化适切性 数学课程 阿拉斯加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日益成为边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的"文化数学项目",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机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明显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体现了一种"针对文化的学校教育"理念。边远民族地区农村课程开发,应当充分重视文化适切性和本土内源性,并与现代知识有机整合。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ADA100008。主持人:顾明远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课题“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人类学研究”(CMA060256。主持人:常永才)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一)开发与实施文化适切课程:当今边远民族地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农村一直是中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普九”攻坚和教育均衡化诸多措施的出台,西部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娜娜;20世纪9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洪英;朱传耿;;基于城乡互动的淮安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4 李艳;陈瑛;王晖;;发展极理论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邱耕田;;生存问题与低代价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梁波;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分析[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8 杨兴林;;“先富”向“共富”转变论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崔新建;生态与发展的人学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顾明远;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文东;;科学发展观中的人道主义精神[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贤鑫;;“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弗朗索瓦·佩鲁的人的价值理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唐鸣;;西方发展观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时珍;以工促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丽红;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赵升;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汤跃跃;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赵t,
本文编号:1227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2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