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监测指标体系
【摘要】: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理性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学理论,选择教师、学生和教育保障系统三个方面15个关键因素,结合县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和中小学层级之间4个维度,构建了由60个观测点组成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矩阵,并初步确定了测度的具体思路。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10JZD003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县级政府具有相对独立区划和相对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县域内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文化习俗差异不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对均衡,以县域均衡发展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均衡具有现实可能性。自1986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先后经过了“以乡镇为主”、“地方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崔慧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3 沈有禄;谯欣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均衡发展指数吗?[J];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4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朱家存;阮成武;刘宝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安徽省义务教育政策实践[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6 陈世伟;徐自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阮成武;庞波;;义务教育县域均衡背景下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基于安徽省郎溪县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8 闫坤;刘新波;;“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算——基于历年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孙明;;英国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林涛;成刚;;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丽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中的政府高教职能[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5 陈亮;曾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日韩比较的视角[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孙梅;王文艺;;以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7 崔慧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8 张霞;;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智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三福;;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玉;;县际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及其测算方法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高扬;;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标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候玉娜;;县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研究——基于广西省十三区县初中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夏雪;;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丹妮;蒋普阳;;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应用异地互动教学系统的作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严明明;论公共服务公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9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蔡秋梅;中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学佳;西安市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高智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詹国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芦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中的政府责任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中伟;略论农村义务教育公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沈有禄;谯欣怡;;欧盟教育制度公平测度指导原则简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3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赵慧君;赫宸;;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张素蓉;;1986~2006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转移支付政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叶发钦;论教育民主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8 马和民,许小平;西方关于教育平等的理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伊淑彪;;中国义务教育投入地区性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年01期
10 王焕庆,王淑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J];经济论坛;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许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统计局“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和谐社会五大指标明显下降[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16期
2 文运安;企业财务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的构造[J];山西统计;1994年01期
3 张雪峰;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统计;1999年04期
4 李永宁;谈高校贷款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用与实证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04期
5 顾赤;;论双语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6 尹华华;朱万莉;;临床护理教学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3期
7 金逍宵;;实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教学理论与实际作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06期
8 H·茨达齐尔;李其龙;;教育学的人类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1988年06期
9 岳伟,王坤庆;人:哲学与教育学的契合点——关于教育学为什么需要哲学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10 余雪冰;;对教育学理论演变现象的一种解释[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辛树人;;建立现代经济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2 ;第二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修养[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3 张朝枝;郑艳芬;;文化遗产旅游影响监测:国际经验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池宏康;;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杜文嫣;;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综述[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炜;杨选良;李再扬;;科技进步测算方法评析及其对政府科技管理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功才;;时效教学法浅析[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冯汉乐;;新时期党员思想教育初探[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玲莉;;淮南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胡开锋;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首张成绩单出炉[N];工人日报;2009年
2 记者 赵家旺;我国经济发展向好[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乡级农调工作何以难开展[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记者 尹婷婷;我市4个市县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N];成都日报;2009年
5 韩晓东;全力保障煤电油气运稳定供应[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戴小平;居民对经济发展状况满意度最高[N];宁波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作霖;切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N];徐州日报;2010年
8 中共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人民银行改革开放30年成就和经验[N];经济日报;2008年
9 ;“十五”环境科技工作重点[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10 ;构筑网络安全之道[N];国际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施新程;基于二维Kalman滤波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王东风;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4 周少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5 赵晔;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李永杰;6种城市绿化树种苗木对土壤Cu、Pb污染的生理响应及耐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赵学刚;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动态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10 龚锋;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兰;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求证[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旭东;森林环境资源动态监测指标及信息系统框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米萍萍;土地退化监测体系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张秀华;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杨艳霞;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雁;防止煤层顶板水溃入矿井的预警系统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8 李延孝;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常德政;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万健;民航安全风险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3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53753.html